读《教育是什么》摘录

      打开博客上传完文章《雷夫回答中国老师16个问题》后,读到了《年度巨献:教育是什么》一文。从教近30年,对教育是什么真的没有概念。所以细细的读这篇文章,并摘录其中自认为有价值句子:

      1.实践证明,每一个教育人,都必须回到“教育即人学”的本质上,回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大背景下,回到基于对生活和生命的尊重上,“从学生出发”,建构起以“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为框架,以课堂为中心的中国当代“新教育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育教学的真正变革,才能让教育焕发新生。

      2.教师的职业不普通。它的不普通之处在于,它是教育的奠基者,它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有了这句话: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甚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民族。

      3.其实,要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恐怕最好的方式不是逼迫教师如何做,而是唤醒和找到教师内在的发展需要,把教师这个职业定位在“发展者”上。当然这个发展,不是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的,而应该是谋求一个两全其美的最佳策略――“发展学生,成就自己”,这样的教师才代表着教育的全新希望。

                  关于新教师

      教育的希望在新教师!时代呼唤新教师!新教师族群的多少,决定着中国教育未来的希望。新教师是什么样的?毋庸置疑,他首先必须是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有爱心,体贴学生,会倾听学生的心声,会鼓励赞美学生,不拖堂,不布置过多的作业……

      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认为,现在的教师,要更多的发挥其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合作者的作用。所谓组织者的角色,是强调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所谓引导,肯在强调是引导而非替代,引导学生思考而非直接告诉结论;看到学生回答错误就叫停、就纠正,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扼杀。所谓评价,首先是欣赏,然后是点播。

      时代发展至今,我们需要的是从教育教学中发现快乐、感受幸福的新教师,我们需要的是常常被学生感动着、被自己激励着的新教师,我们需要的是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发展自己成就自己的新教师。

      正如美国学者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所说的:“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陈大伟指出: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家长喜欢的教师、校长喜欢的教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成为自己喜欢和满意的教师。就此,他给出了三个关键词:“尊重”“责任”“爱”。“因为尊重,我们和学生平等;因为尊重,我们接纳学生的处境和选择;因为尊重每一个学生,所以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因为责任,我们自律和敬畏;因为责任,我们担当和承受;因为责任,我们研究和成长……因为爱,我们亲情和呵护;因为爱,我们关心和鼓励;因为爱,我们信任和良善……”

      所以,真正的好教师一定是作为一个发展者而存在的,作为教师,请千万不要忘记这八个字:发展学生,成就自己。

      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哪里呢?他应该是一个点燃者,学习条件的提供者,或者一言以蔽之:教师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教育”

                    关于好学校

      教育家陶行知1939年在重庆近郊创办的育才学校,既重视普通教育,又注重给学生以特殊才能的教育,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鼓励师生共同创造健康之堡垒、艺术知环境、生活之乐园、学术之气侯和真善美之人格。陶行知说:“学校不是培养小专家,不是培养他做人上人,不是丢掉普及教育,而来干着特殊教育。”

      湖北武钢三中立足“为未来而教”,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白,是为未来而学,为自己的未来,为祖国的未来。高尚的道德情操,强大的精神力量,能决定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走向。

      陶行知说:“教育能造文化,则能造人;能造人,则能造国。”

      陕西省临汾市新立中学校长李连杰狠抓课堂。他说,学校的产品是课堂,对课堂负责才是对学生负责,他立志要把自己的学校办成一所让师生向往的地方。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

      《发现童年》报道里,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西下池小学的生态教育记录,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教育景象:西夏池小学有19个文化景观,在这个只有七八亩大的袖珍学校里,有秋千、沙池,有“数阵”“地棋”,有“和平鸽苑”“吉祥兔屋”,有松树、樱桃树、梨树等28种树木,11种农作物,以及学生亲手为鸟U搭建的鸟巢,可谓“一步一景,处处家文化。”学校甚至专门辟出一块狭长的空地,每个季节都会种上不同的农作物,这些植物组成的生态园,是孩子们的“露天教室”,他们每天都会去看望观察和陪伴着这些不说话的生命,并精心照顾她们。

      这是一所追求孩子自然生长的学校,一所充满爱与自由的学校,一所充满诗意的故事校园。在这里,尊重与平等、规则与界限、倾听与接纳、自然与人文,实现了期待中的平衡。在这里,处处景点会说话,面面墙壁都育人。

      学校必须为儿童的成长创设和提供条件,而学校文化就提供了这种可能性,为种子的发芽提供了所需要的一切条件。文化,为学校立魂,你的学校,有“魂”吗?

                  关于课堂

      今天,你会上课吗?

      在本报《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一文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刚平认为,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低效”“无效”以及“负效”的课堂教学而言的。高效课堂的“高效”体现三个指向:即“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结合。“效果”指教学结果和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度,反映课堂的“扎实”,不能偏离或有悖于教学目标;“效率”指取得效果与投入时间、资源的关系,追求投入的消耗最低化和取得效果最优化,反映课堂的“充实”;“效益”是教学过程及结果的整体收益,反映课堂“价值实现”,从整体上实现学生的发展价值。高效课堂的产生,是这三方面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六道河”和“杜郎口”经验是:首先把学生当成“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把“教室”变“学室”,把“教材”变“学材”,把“教案”变“学案”,把“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把“讲堂”变“学堂”,他们最大限度的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对话、合作、展示,让学生真正得到了解放,收获了成长。

      “高效课堂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和教了多少。所以洪良课堂高效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吴刚平这样强调。

      传统课堂基本是“教中心”,属于教师课堂;新课堂是“学中心”,属于学生课堂。传统课堂是围绕“教”建构的体系,新课堂是围绕“学”建构的体系。

      山东昌乐二中校长赵丰平给出了非常简单的四个字:开放课堂。“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我要说,给90后的孩子一个支点,他能把整个宇宙掀翻。90后孩子开放、自信、大胆,他们身上的这些普遍特质,是课堂主体落实最好的软资源。让学生学习自主,同时还要管理自主,把研究权和评价权都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育创新的主体,促进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让,学生快乐成长,全面协调发展。”

      一堂好课的简单又素:好课是学生自学的课,好课是动静结合的课,好课是注重展示的课,好课是师生相长的课,好课是注重情感的课。好的课堂流程各有不同,思维主线是惊人一致:动态学习――情境交流――自由表达――智慧引领。可他追求也殊途同归: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我们在强调“少讲甚至不讲”的时候,请注意少讲定位于精讲,定位与点拨与引领;当我们在强调改革的时候,要警惕课堂教学改革一味“创新求异”的模式化,还要回到“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原点,捍卫常识……

      “课改书记”――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区委书记李南沉很多精彩的语录:“我们推行改革,是为了让孩子们不再厌学,不再逃学,不再撕书。”“改革不能等,我们的孩子等不起,我们的教育等不起。”“我们要有一种气概,打不开保守的大门,就把房顶掀掉。”“改就要大改不能修改,要系统改不零碎改,要深改不能签改。”

      评价也是引领方向。立足课堂教学,以活动为载体,以展示交流为主要形式。“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优秀的学生,多一些舞台就多一些才能。”而如何提供尺子提供舞台就是教育主管部门努力思考和工作的方向。

      做永远比想更有价值。

      (好像没有回答什么是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教育是什么》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