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父亲:比起爱你,我更懂你

父亲

我称父亲不叫父亲,也不叫爸爸。我们那个年代在当地,感觉有钱人才叫爸爸。一般称呼父亲叫:阿哥、阿叔,称呼母亲叫:阿嫂、阿婶、阿J(谐音)等。我们兄妹称父亲叫“哥”,称母亲叫“嫂”。我也不知这样的称呼是如何传承下来的。

一九七二年,大年初六,喜洋洋的过年气氛还洋溢在大家的心头,我亲爱的三哥出生了。邻居问我阿哥是什么的(是男还是女)?阿哥说:“又不见一辆凤凰单车!(当时在农村结婚的高配是一辆凤凰自行车)
一九七五年农忙时节,我阿嫂终于如愿生下第一个女孩,用当地容最高兴的话就是:比捡到三缸银还高兴。我就是那个被阿哥称为比捡到三缸银还高兴的女孩。
从此,我就是父亲的掌上明珠。

父亲背影

曾经小小的我就负责放牛、割牛草、插秧、割水稻、浇辣椒,还要抬那重得要命的收割机。那时小小的我就明白,我虽然是父亲的掌上明珠,但我生在农人家庭,就逃不过干农活。我一边干活,一边流着泪想,为什么总有那么多的活干不完,是不是等人死了才不用干活?但我老被村里的长辈婶婶夸,说我勤劳懂事。每当这时我父亲就会说:是哦,我家的牛是我阿娥养大的,我家的哪块辣椒是我阿娥浇大的,还有我家哪块花生地的草是我阿娥拔完的,她就顶我们家一个大人干活。我就这样一边哭着、一边被夸着把一样样的活干完的。

那个年代,在下雨天或有闲时女孩子都喜欢织毛衣、编鞭炮。而父亲却极力反对我做这些,说费精力,费眼神,还不如看看书。那时也没什么书看,偶尔不知哪来的一本小说,就捧着看不舍得睡,堂姐们嫌我开着灯影响她们睡觉,我就点上煤油灯看到深夜。

施肥中的父亲

虽然父母早出晚归,温饱问题基本能解决,但要供几个人读书却不易。阿哥就想办法养鸡、养猪、种菜。当时在我们村,阿哥是第一个把养鸡和种菜做成副业。由于没经验,鸡生病会互相传染,经常是血本无归,但阿哥不认命。阿哥开始去请教兽医,怎么给鸡看病怎么给鸡打针。从此我又多了一份“护士”的工作,把生病的鸡抓住按好,阿哥就给鸡灌药汤,打针。那时还觉得好好玩,像过家家。

阿公晚年生病不愿意天天跑医院,医生开好针水,阿哥就拿回家自己给阿公打。我问阿哥学过吗?阿哥说这有什么难的,看护士打就知道。从当年的给鸡打针到给阿公打针,阿哥真的是天才,无师自通。我常常想,如果阿哥再年轻50岁,一定能干一翻大事业。

小时候干所有的累活中,令我最怕的就是半夜2点起来去割青菜。有时差不多割完了,阿哥会叫我回去拿点什么东西,那时天还没亮,大概4点左右吧。阿哥要我提着煤油灯回去,如果单是空旷的田野还好,但往往是从田野回来,还要经过从村头走到村尾的一条条小巷子,提着一闪一闪的煤油灯,听着半夜不知从哪来的各种叫声,还有想着哪个才死没多久的老人。妈呀,干再苦再累的活都比走这一段恐怖的路好得多。有人说怕就唱歌,我不敢唱连大气都不敢喘,不敢看前面太远,更不敢回头看,赶紧往家走。每次走完这一段路,都觉得自己是凯旋归来的战士。

村中晚霞

插秧的季节比收割的季节好,没有收割机的轰轰声也没有高高的稻子挡住视线。空旷的视野,可以和附近的人聊天,每当这时就是阿哥大显身手的时候,我也不知阿哥哪来的那么多故事和奇闻,反正他就讲得诩诩如生,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这样插起秧来一点也不累,那时小小的我,好崇拜阿哥,觉得阿哥懂得好多,超厉害。再大一点就更佩服阿哥了,不认识字,又没出过远门,怎么知道这么多,我满脑子的疑惑。

小时候,屋门前有棵很大的龙眼树,隔年就会挂满果实。我们当地是不怎么种水果的,所以有一棵龙眼树,很是令人羡慕的事。龙眼树一般都是一年果实多一年果实少。而我最盼望的是果实少的那年,因为果实多的那年,阿哥不舍得留果实吃,而是叫别人来估价承包出去,这样我们一个都不能吃。也只有这时我才会想着阿哥是小气鬼,连这么一点水果也要拿去卖钱。如果是果实少的那年,就留来自己吃。这样我就可以从果实还没成熟时开始吃到熟。

小时候,记得阿哥最爱看武打片和有律师打官司的戏,那时的电视节目只有一两个台,一个中央和一个珠江台,还老是雪花那种。电视节目都是提前一周印出来的电视报,记得有一次阿哥为了看下午2点钟一场的武打片,竟然偷懒着不去干活。但那场武打片一直等到4点半也没播放出来,阿哥老在问我为什么?问我是不是看错时间了?还是电视台搞错了?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约好小伙伴去剪布做新衣过年,问阿哥要钱,阿哥说,现在全部家档只有20元,要去买肥料,过两三天再给你吧。我说不行,现在就要,我已约了人。但阿哥说,我现在要拿这个钱去买肥料,农作物要等着施肥。当时的我不知怎么的就哭起来了,我一哭,阿哥就怕了,无可奈何的就把那两张平平的20元给到我手上。

花生大丰收

阿哥以能助人为快乐,他若能帮上别人一个什么忙,比吃一顿好的还开心。比如打农药这事,听阿嫂讲,有次村里一位婶婶来请教父亲,说她家庄稼有害虫,不知用什么药好?后来阿哥不但告诉了她买什么,还帮她买了回来,还教她怎么调比例,就差帮忙喷洒了。

小时候我记得跟阿哥去干活,在村头经过一家人门口,他家的井老是抽不起水来,阿哥问明了情况了,二话不说,回家把他的专用工具拿来,三两下就把井的问题解决。结果我把活干了快一半他才来,还向我炫耀说他怎么怎么几下就搞好了。

去年我回去,阿哥知道我喜欢吃玉米,不知从哪搞回来十来条。我问他从哪来的,他说了一个我不认识的年经人的名字,是他叫阿哥摘的。我说不要乱摘别人的东西。阿嫂在一旁说,不是外人,他跟你阿哥可好了,你阿哥教会了他很多种庄稼的秘决,他经常主动过来帮你阿哥的一些忙。我心里想,阿哥一身的绝活没人传承,好不容易有个人愿意学,真的两情厢悦啊。

我们兄妹五人,但大家都不富裕,每人每月只能给足够的生活费给父母。偏偏阿哥就喜欢买些新奇的物品,阿嫂有时看不过眼,就骂他费钱,不会为儿女着想。但我往往就鼓励阿哥去买,说你喜欢就买,没关系。当阿嫂告诉我他又买了什么新机器时,我就知道当月的伙食不多了,就马上补回去。阿哥知道后,就自豪跟阿嫂说,你看,这就是生女孩的好处。

漫步的父亲

我敢肯定,我的好奇心绝对是遗传阿哥的。阿哥对新鲜事物是绝对的拥泵者。当年打那种管道抽水井刚引到农村,阿哥是第一批使用者,虽然那时抽出来的水是黄的,也想了好多方法过滤了,但洗的衣服是黄的,毛巾的黄的,锅是黄的。但阿哥说方便,坚持用。

前几年看到别人有那种家用的轻型起重机,就是把一些稻谷、花生之类的起到楼顶去,阿哥也赶紧要买一台。我们都说,都没什么好起到楼顶去的,买这个机器干什么哦?但阿哥说,能用一次就有用啊。

去年看到别人说有种花生机,马上叫三哥在网上给他买一台,我们都说,买什么买,花生不要种了,省点力气不好吗?他说省什么省,能动是好事,等不能动了就变成废人了。我知道,阿哥就是想试下所谓的花生机用起来是什么感觉,后来他说不好用。

说买东西,阿哥买的最多的是豆桨机,料理机,碎骨机,磨粉机等,每有新款出来就要买。他买了还喜欢推荐亲戚买,说非常好。为了证明他的磨粉机多厉害,帮亲戚磨,帮村里的人磨。母亲的话就是,他每天都过得很充实,闲不下来。

父亲种地跟别人不一样,别人种一块地花五分力,他就要花十分力。比如种花生,除了拔草,他会比别人多翻两次土,多施两次肥,等花生长得差不多要结米时,又要把叶子的长势控制好,叶子太茂盛了就不结米了。等花生在努力长结实时,阿哥又在花生地四周围上尼龙网防老鼠。当阿哥多做了这些“无用功”时,别人就会笑他,你多做这么多工夫有什么用,我不做这些,到时还不是一样拔花生。父亲有时不回,有时就哼一句:等拔时就知道谁做的是无用功。这种结果父亲最喜欢向我炫耀了,当我每次回去时,他都会跟我分享他的成果,说拔花生时,别人跑过来看到说,哇,一棵花生苗有结20颗左右的花生太厉害了。而我的最多十几颗,还不饱满。这时,阿哥就喜滋滋地说一句:这就是我做的无用功。


下一季,别人还是花五分力,而阿哥也还是花十分力。

阿哥的这个行为,我小时候也不理解,觉得很费时间,到慢慢的后来明白了,但我也一直不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阿哥的这种精神。后来我终于在林清玄先生的一篇文章里读到,原来阿哥这叫“求好”精神。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生活品质是不是都市里才有?是不是有钱人才有?答案是否定的,穷人、乡下人、工匠、农夫都可以有生活品质。工匠把一张桌子做到完美极致,是生活品质。我阿哥把花生种成最好的收到,也是生活品质。

家门口的晚霞

还有一件我最佩服阿哥的事,当时我们村有一个“牛”人。天不怕地不怕,与全村的人都没来往,全村的人都不敢惹他,说他们一家毒。但好奇怪,这个人却对我阿哥好得不得了,经常提着新鲜的河鱼来我们家找我阿哥说事,当时小也不知他们谈的什么。

小时候,经常听到阿哥说,在镇上今天又遇到谁,明天又遇到谁,他们总是从饭馆里跑出来,硬要拉着阿哥进去吃饭。阿哥当然不吃,这些都是当地的没人敢惹的“牛”人,但不知为何他们却对阿哥如此敬重。


我从小就听邻居说我阿哥唱戏是文官,让我很好奇,我阿哥不识字,怎么唱的呢?有一次我就问起此事,阿哥告诉我说,后台有人托词。但我试问阿哥那段唱戏的传奇事,阿哥却不透露半点。我们家有新的旧的雷戏曲光盘不下100个,比商店的还要齐全。过年电视也是放着的雷剧,连侄儿侄女们都陪着爷爷奶奶看雷剧。想想小时候我也是个雷剧迷,村子里做雷剧时,总跟着阿嫂看到半夜1点多,在场是我唯一一个小孩在陪着大人看完的。

我们村现在还保存着每年做雷剧的习惯。前年我回去再陪着阿嫂去看雷剧,当然阿哥也在场的另一个地方看。这一次我看完三个晚上的戏后,茅塞顿开,哦,原来如此!我终于明白阿哥的见识、广博、智慧从哪来的了。

从曲中学习做人,从戏中学习做事。传统戏曲中的美德不胜枚举,演绎着爱国、诚信、谦虚、勤俭等传统的道德准则,舞台上的故事就是我们祖宗的智慧。宣扬家风,赞叹祖德,教育子女懂得知恩、感恩、报恩;子女要继承家风,孙辈要顺受家风,兄弟姐妹要竞比家风。

院长一隅

到现在为止,我一直没搞明白,当年我爷爷是先生,八个孩子每个孩子都上到高中以上,除了我阿哥。我听村里的叔叔伯伯说,一到上学时间,阿哥就叫肚子痛,打死也不去。后来我考证阿哥当年为什么不去上学?阿哥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没有为什么,不上就不上。

阿哥虽然不是完美的男人,但我觉得是最好的男人。为什么?因为除了我以上所说的种种品格,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我阿嫂的那个好。阿哥喜欢折腾,总是做些很麻烦的营养材料给我阿嫂吃。阿嫂脾气不好,阿哥总让着,阿嫂一生气,就心痛,就容易生病。有时阿哥怕阿嫂气坏身子,就打电话给我,让我做阿嫂的思想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两老现在和谐得不得了。每次回去,阿嫂都是像夸小孩一样夸阿哥,说这件事,只有你阿哥才能做得这么周到。阿哥再苦再累被夸夸就心甘情愿继续累着。

在村里,年轻的一辈最喜欢阿哥了,为什么?因为阿哥说话风趣幽默,心态年轻喜欢新事物。所以年轻人都喜欢跟他说话,阿哥也最擅长搞气氛。将近八十的老人,心敞开,善良、正直。种着自己喜欢的花生,骑着自己喜欢的摩托,看着自己喜欢的雷剧,干着自己喜欢的事,过着清贫满足的生活。

我若老,能像阿哥这样活着,足矣!

两老看雷剧

你可能感兴趣的:(致父亲:比起爱你,我更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