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素材丨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按 语

《中国之美》是我们独家研发的素材,或许是接下来至少五年内最重要的公考素材。

分理论篇、故事篇、运用篇和诗词篇四篇。理论篇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荟萃好词好句,因为考试需要,以习语为主,并且在政治篇增加了行政执法类和马克思主义两个专题,还放在了第一位;故事篇按历史脉络连缀了好例,主要是近代以降;运用篇分点睛之笔(好词、好句、好段)、点睛之例(大公文、大作文)精选了通用的经典素材和运用实例;诗词篇分哲思之美(偏重哲理)和中文之美(偏重文采)甄选了古典诗词名句,为的是体现特别重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所有的素材,都力求简约之美,兼具思想与文采,方便背诵和运用。


中国之美·运用篇

二、点睛之例

(二)大作文

注意:大作文题目中如果有一句话,尽量不再用名言警句,可以用好词,尤其是“六个坚持”。

1.开头

丨例1丨2021年国考地市级

古话说:“物无妄然,必由其理。”意思是,天底下万事万物都不是无端产生的,一定是顺着它本身的内部法则、运行规律而来的。这个“理”,说得直白点,就是道理、规律。春暖,夏炎,秋凉,冬寒,这是规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是遵循规律。国家治理也是如此,遵循规律,坚持人民至上(或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提升效能,才能彰显智慧,才能“治大国若烹小鲜”。一言以蔽之,治理之道,在于遵循规律。

丨例2丨2022年7.9联考(河北A卷县级以上综合管理类)

“发展带来新问题,而发现、认识问题是发展的新契机,解决问题带来新发展”。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发展与问题的辩证关系。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发展的起点。发展中的问题既是“拦路虎”,也是“炼丹炉”;既是“荆棘丛”,也是“洗礼池”;既是“硬骨头”,也是“磨刀石”。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也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危机与机遇交汇,发展与问题交织。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用问题之硎来磨砺发展之刃。

2.结尾

丨例1丨2020年山东省考B类

中唐诗人刘禹锡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旧更替是永恒的趋势,与时偕行是必然的选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依然坚持“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的理念,依然践行“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精神。我们坚信:时间,会给我们答案。我们坚信:与时偕行,我们必将继续在人类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

丨例2丨2022年7.9联考(内蒙古盟市级)

【结尾一】

综上所述,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带来新问题,新问题又倒逼新发展,这何尝不是一种“良性循环”?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也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与问题交织,挑战与机遇激荡,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闪电去击中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理念,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去发现、认识和解决掉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中的一切问题。

【结尾二】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问题和发展是辩证统一关系:发展带来新问题,问题诱发新契机,而最终,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发展。归根到底,发展才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新时代,新问题,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在不断解决新问题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丨例3丨2021年国考地市级

【结尾一】

《老子》有言:“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万物都有根源,治理也要抓住规律。高铁遵循着轨道,才能行稳致远;火箭遵循着轨道,才能直冲云霄;国家治理,也是如此。不管是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还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都要遵循规律。这些规律的背后,其实都是同一个字——人。只有不断地回归群众、以人为本,才能真正提升治理效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开创现代化治理的新格局。

【结尾二】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不管是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还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虽然千头万绪,但都关系民生福祉。只有“以百姓心为心”,坚持人民至上,抓住这个总的规律,治理才能提效,才能理清千头万绪,温暖千家万户。

你可能感兴趣的:(申论素材丨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