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系列」《论语》(八佾篇)(7)

文(3.11)治大国如晓禘礼和合《道德经·六十》治大国如烹小鲜

先:《道德经·六十》全文(儒道解法)

启:以道莅天下,其所谓“道”若沿用儒家的仁(人)道,亦可说明其中的道理。

《道》①: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论》①:禘祭核心:祭祀天神、祖先与《道》中所谓鬼神相契合。

现①:人若走在人道上,是不会受到来自鬼或鬼神力量的侵蚀(犯)的。

《道》②: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论》②:禘祭承载者:

其一、若按照圣贤与帝王(身份)合二为一来说,禘祭承载者(禅让制)即是圣人,其者不仅有权利(身份——帝王)且更有资格(声望——仁(人)王);

其二、若按照贤是贤,王是王(身份)一分为二来说,禘祭承载者(世袭制)即是君王,仅有权利(身份——帝王),却不一定有资格(声望——圣贤?),但还至少有像孔子一样的圣贤对帝王身份权利的关切与劝诫;

其三、若按照王是王(身份)仅有其一来说,禘祭承载者(中央集权制(沿用至今))即是最高领导者独有的权利,而没有旁人的监督,最后会发展成如何,都终将有目共睹。

现①:圣人从合二为一到一分为二再到退出历史舞台,仅仅是从体制上即可见一斑。

现②:圣人所创造出来的“道”本就是供给后世凡人所走的有且仅有的一条道,且若有幸,圣人亦会在合适的时机现世来引导凡人走上人道,走好人道,走完人道。可是,现如今不仅没有圣贤救世,况且凡人们还不愿走在圣贤所给出的道路上,如何使得人民自身受到德的恩泽?

《道》③: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论》③:祭祀天神与祖先使得鬼神的作用不伤及人民;作为祭祀本身也考察出天下是否有真正的圣贤救世。

现①:杂乱而无章法,不同道(广义)者相互倾轧,也许一味前行可以到达节点并寻求帮助,但却没想过自己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是否在人道中趋于平衡。因迷而乱,平衡点早已消失,人们只是在无穷无尽的轮回中得到与失去——这也是在现下外求所得的东西——天翻地覆。何不如把外求变成内求呢?虽说这是时下唯一的选择,但话却不假:当外界的一切成为虚幻泡影之时,只有内求才能求得真实,而内求所得的最终产物也是人类所必须拥有的,即“道”。而,对于“道”的寻求之法就在无人问津的古籍之中——儒家提供做人底线;释家提供处事界限;道家提供治世维宪。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析系列」《论语》(八佾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