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服务师第十六讲---咨询师的修养问题

作为社会心理服务师以及心理咨询师要能看到他人所看不到(见他人所不见)的能力,(有的人学富五车却做不到从心理上去助人,原因就是看问题是一个层面)。

如何看别人所不见,心理咨询师要能“见”, 见就是滤过现象看到结果,看到现象背后所隐含的东西,每个人的见地差异是很大的。五眼:

肉眼:凡胎之见

天眼:比方专业眼光,举例血液检验(可以看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专业会让每一个人打开天眼,不同专业看世界的角度可能完全不同。

慧眼:比如手机坏了,打个电话与客服小姑娘的对话,无需见到人见到物就知道问题大概在哪里,告诉你该怎么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比如家长一说孩子的时候,不需要见这个孩子,根据表现就能判断孩子情况、听到反复洗手妻子,知道她内心重复,可能患上了强迫症。这是我们社会心理服务师应具备。

法眼:事物来龙去脉都难逃,“大事小情难逃我的法眼”。

佛眼:万物平等,,佛是觉悟了的人,人是待觉悟的佛。我们和真佛的区别是“觉悟”,不断提高我们的觉与悟的能力。

见他人所不见,角度观点不一样,比如文章不看情节看立意与观点,有意识的把学过的东西与生活结合。

什么叫见他人所不见,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突破传统的观点。首先要突破传统观点,司空见惯就容易熟视无睹、约定俗成会无意被催眠。很少思考过对或者不对。在看和见这个层面上,很多事情我们司空见惯就会熟视无睹,举个简单的例子,潜意识的潜应该读二声,但大部分人读成了三声,强迫症的强应该读三声,但是很多人却读成了二声。很多东西是约定俗成的,但不一定是正确的,太阳东升西落,这是常识却不是对的,科学层面是错的,现实却指导着生活。传统的东西,只要稍微改变就会在助人上发挥很大的作用。

例1:“朝三暮四”(早上三个苹果下午四个苹果),有问题吗?心理健康的没问题,心理健康的能延迟满足。学习好的人,回家先写作业再玩,学习不好的人,先玩再写作业?一样吗?不一样。看起来一样,但实际不一样。区别在于延迟满足,看起来一样,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是一样的,但对于心理不健康的人来说真不一样

例2:从小到大听到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

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

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传统的观点,往往是用这个故事来说明环境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

表达的意思,无非三层:1,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生活十分重要,我们不仅要高品质的物质条件,也需要高品质的精神生活环境;2,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而环境也会淹没人才;3,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尤其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会有直接的关系—简而言之环境造就了亚圣。

作为人的孟母和作为环境的三迁,哪个重要?孟母这个人更重要。作为一个心理工作者,了解什么人得了病,比了解这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首先强调的是人,头脑中有了人的概念,再看这个孟母三迁,就知道人的重要。首先强调人、必须强调人,对孔子孟子岳飞这些孤儿而言没有父亲,丧偶式育儿可怕吗?(很多人咨询的时候抱怨孩子的爹不管,可以用这个论据)

孟母三迁更强调的到底是环境还是遗传?(环境论和遗传论)。孟母三迁强调的是遗传论。遗传和先天禀赋是必要条件,孟子的禀赋是主动模仿能力强。(模仿是学习的基础)

禀赋=先天+模仿+兴趣(好奇)=成功,强调的是内因。

孟子重要还是他娘重要?孟子重要,孟子是内因,孟母是外因。

你知道丑小鸭为什么能变成白天鹅吗,不是丑小鸭多么努力,只是因为是白天鹅的孩子,正是因为他是白天鹅的孩子,长大后才能成为白天鹅。如果只是普通的鸭子,再努力也变不成白天鹅。这就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心理助人就是让对方看到他不曾看到的东西,也就是自我意识扩大化,前提是我看到你看到的地方,让你稍稍转下身)(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决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其实还有后半句话“但那百分之一才是最重要的”,真正决定成功的是百分之一的天赋。

那么为什么我们总是要强调成功呢,因为天赋不是我们能够决定和选择的,而勤奋和努力却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天赋是上天赐予的,值得羡慕。而后天的勤奋和努力却是值得人敬佩的意志品质。

心理工作者很重要的几句话:

第一句:世界上没有问题,问题是解决不了的结果。

詹姆斯兰格理论,通俗化的说是:一个人不是因为悲伤而流泪,而是因为流泪而悲伤。一个孩子不是因为厌学而学不好的,而是因为学不好而厌学的。不是因为高兴而运动的,而是运动才高兴起来的,网络成瘾问题是因为你解决不了才成为问题的。

因果完全是可以颠倒才解释的。我们可以对抑郁症患者轻松得的调侃说:小鸟都知道我不是因为高兴才唱歌而是因为唱歌才变得高兴,你怎么不知道会因为运动而高兴起来而高兴不起来就不运动呢?——面对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养育孩子,同样的工作,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结果?不是因为问题多难你解决不了,而是因为你笨,不是智商有问题而是你的思维方式有问题,你才解决不了才变得这么困难。条条大路通罗马。

第二句:反话就是强化。

接受过心理学背景训练的人,你的言行很重要,要说正话,因为反话就是强化。同一个班级前5孩子和后5孩子之间,智商差异并不大,到底什么是什么造成了他们的差距?家长!前5名孩子的家长会说正话,说的是“孩子,咱把杯子放到这里”(优秀孩子的家长说正话),后5名的家长说的是“你不要把杯子放在那”(不优秀的孩子家长说反话),最可怕的是双重束缚的家长——“你把杯子放这儿,你别把杯子放那儿”,这些是造成孩子“精神分裂症”的母亲:不拖地挨骂、拖地拖不干净继续挨骂指责——怎么都不对。生活中学会说正话开始。

真正咨询过程中会看到有些家长在说反话时自己是意识不到的,

第三句话:让对方意识到有觉察更重要,强调自知和坚持。

例如: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甩手的故事。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看法最好再有自己的例子。不同环境下同样故事有不同讲法:开学典礼上学生们问苏格拉底苏老师我们怎样能像你这样有成就感?苏老师回答是“很简单,每天坚持甩手三十下,甩三年,你也可以做到我这样”。因为苏老师很权威,第二天校园里都在甩手,一年之后,只有80%的人在坚持,二年之后,20%的人还在坚持,三年之后没有了。毕业典礼上,苏老师说你们当初问我,如何有成绩,我说让你们甩手,谁还在坚持呢,只有柏拉图还在坚持甩手——苏老师说,你将来的成就一定超越我。

庖丁解牛说三年技有小成,坚持三年一定不再是门外汉,一万小时定律。三年是职业童年,坚持不了三年跟没做差不多。三年之后你就入门了,没有必要别人带你做。想想为什么是80/20/1?

例如:很多人坚持不了的理由是太忙,这些说很忙的人不是忙,是乱,是目标不明确,不会价值评估,没有意志走下去。以工作忙为理由不去陪伴孩子的真正原因,是和孩子的情感隔离,因为隔离才会变得忙。他说忙,你就直视他,你真的是因为工作忙才无法陪伴孩子吗,果真是因为忙才无法陪伴的吗,果真如此吗,真的是因为你忙才不能做到陪伴吗。(面质后对方会眼圈红)没有深层次的情感链接。

深度思考要比坚持更重要——学生问坚持重要还是深度思考重要?老师回答获得诺贝尔奖更重要。学渣父母每天在家思考孩子考北大还是考清华重要?只有具备了深度思考和坚持的人才会思考这样的问题——这样的思考方式必须迅速识别才不会别人牵着鼻子走。(不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不要被催眠,深度思考重要还是坚持重要,这样想是两者都具备了才会去比较,没有一样的时候,你就去做一样。)

坚持下来坚持下去,就是我们的一生。

第四句话:变一变

切苹果的故事(竖着切,变横着切)。谁都不想变,三不主义:不愿公开秘密、不愿承认错误、不愿改变自己。变就是个极为重要的东西,先从生活中变:变先不要惊天动地,不用变老公老婆,可以先变床头,变摆设,所有不一样的东西往往会引发正性情绪反应,通过变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第5句话:心理工作者行为素质:微笑  点头  认可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对别人的认可其实就是内心对自己的认可。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练习。你对任何人的认可都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认可。(行为上做到)


总结

1、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把固有的思维方式打破,新的思维方式才会建立;破旧容易还立新容易?打破旧的很难,破比立难。舍比得难。舍比得难,不能舍很难去得,这是安全感的问题。

2、幸福工作快乐生活是智慧体现。一是智二是慧。智,急中生智,聪明,反应快的能力。定能生慧,是看定力,慢半拍的能力,风云涌动变幻之时你的一定之规,智慧是学习心理学时最应该提升的东西。

3、最后给大家几句话:

如果你爱,你就学点心理学,因为心理学会让你通向天堂;

如果你恨,你就学点心理学,因为心理学会让你避开地狱;

如果你又爱又恨,你就学点心理学,因为心理学会让你与自己相濡以沫;如果你既不爱又不恨,你也学点心理学,心理学会让你与别人相忘于江湖。一切的心理问题都是把别人当自己,解决问题是把自己当别人,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

张爱玲说过爱情的三个字:我爱你,我恨你,算了吧,还好吗,对不起。什么时候读懂了算了吧,你就明白了还好吗,最后理解对不起。

4、一首诗送给大家,去体会: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本体的东西不会因你而改变,我们终其一生的就是在发现本体,追寻在寻找自己,回过去不忘初心,生活不会因为你学了心理学而发生变化,但生活真的会因为你学了心理学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体会)

心理学当职业,养家糊口

有些人会通过职业把这工作作为事业,有所建树

有些人会把这工作作为志业,为其奋斗一生

极少数人会有情怀,坚信心理是能助人的,作为信仰,贡献一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心理服务师第十六讲---咨询师的修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