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22:00,我在微信里删好友”

图片来源:堆糖网

1.

朋友晚上22:00打电话过来,问我在干嘛。

我说,在宿舍,删微信好友。

他问,为什么突然想起删微信好友。

我说,觉得微信里太拥挤了,删去一些人,心里也会舒坦很多。

真正说起这回事,应该就要追溯到白天里发生的事。

老弟发微信给当时正在图书馆里写论文的我,说老妈住院了。

他发过来一张医院体检单,一张彩色超声图文报告。下面显示:盆腔肿囊,建议复查。

这可能是我唯一看得懂一行医学说明。

我打开网络浏览器,在搜索栏打下四个字“盆腔肿囊”。输入这几个字的时候,耳边突然想起当初去医院检查身体时,一位坐诊的女医生说的一句话:大病小病都别在网上查,没事都会给你吓出个病来。

但我还是忍不住上网浏览一下具体信息,最上面一栏的结果显示:

常见的盆腔肿囊多见于卵巢肿瘤,在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会有所不同。卵巢上皮性肿瘤好发于50-60岁的妇女,而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多见于30岁以下的年轻妇女......常见症状分为卵巢良性肿瘤,卵巢恶性肿瘤。

看了其他栏目的资料,老弟又发给我信息,说没有什么大事,医生说开个手术,一两天就好了,一颗心才彻底放松下来。

2.

但那天下午,坐在图书馆里翻阅资料的我,怎么都安宁不下来。

浑身乏力疲软,脑袋里像装了铅块般沉重。晚上七点多在宿舍后面的跑道上跑步时,步伐的异常吃力,身体的极度懒倦,让我开始正视得知家人生病的消息对自己的影响。

我几乎是在一刹那间意识到,老妈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已经不再是我记忆中,和我一起走在老家的麦田里,用手比划着我的头顶,对照着自己身高的三十出头的人了。

原来,转眼时间已过了近三十年。这三十年,我上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一直到现在的研究生。特别是,最近七年离家上学,时间更是以双倍的运转速度在身边悄然溜去。

这几年,我可能结识了一些新人、同学、挚友,也还和一些儿时一起长大的伙伴保持亲密的关系,还谈了人生有史以来最长的恋爱。

社交软件也由一开始只可以联络的电话、短信,到QQ,一直到现在大家习以为常的微信。这几年,我几乎所有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在这个大小443MB软件中以数字容量的形式而存在。

从小到大的挚友,高中时再联络的同学,大学的舍友、同班同学,参加某次活动偶然加微信的一面之缘的陌生人,实习时单位的同事,在各种社群中被加的没有见过面的男女,参加某培训班、兴趣班添加的同伴、前辈等等。

那天晚上,一边迈着比平时沉重的脚步在小道两侧慢跑,一边在头脑中上演这些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情离散。

以前也知道,人生兜兜转转到最终能够陪伴自己的,也许就只有一双手那么数量的人。但那些只是潜伏于书面,脱口于别人嘴中的道理,真正切身的体会一定是来自于生活里某次不那么平顺的日常、以及突然间某时某刻的意外急刹车。

跑完一场后背、衣襟、脖颈、脸颊都沾满汗渍的运动后,由身体向内而外排出的情绪的沼泽,似乎给我比之白日更多的果断、决绝、与坚定。

3.

我回到宿舍,坐在书桌前,打开微信,从字母A到Z一个个检查、判断、删除人数。

那些好久好久不联系的人,那些让自己失望的人,那些无意间点开朋友圈似乎被屏蔽的人,那些讨厌却碍于各种缘由依旧存放着的人,那些除了一个微信名什么都想不起来的人,以及不可避免地因种种原因可能会误删的人......

在这个抉择、排除、决定、揣测的系列心理过程中,我竟然有过以下种种的发现:

有好几个曾经相识甚好的朋友,到如今,只剩下微信的一个泛泛之名。

有一些曾经以为放不下的人,其实只要按下删除键,心里长久的烙印也会在按下动作的一瞬间,烟消云散。

还有一些由于某种价值观、做事行为准则的冲突与相悖,让自己曾经厌恶到极点,却由于日常交际的考虑不得不搁置的人,在将之排出于自己社交圈的那一刻,心情也变得轻快明朗起来。

当然,还有一些人,虽然好多年不联系,甚至我们只是点头之交,依旧在小小的人际可触的社交容量中将之保存下来,就像保存某些东西即使旧去、即使有了新的替代品,依旧磨灭不了心头对他们曾经的喜欢与欣赏。

从头到尾删了两个回合,朋友圈的清爽让人一下子安宁下来。

4.

在四年前,我就已经关掉了自己的朋友圈,几乎看不到任何好友的动态消息,除非我有意地点开他/她的空间,去了解他/她的近况。

 我喜欢这种方式,直接、简单、明了,像极了生活中,只要我想念一个人,就会第一时刻拨电话过去的习惯。

可能也因为如此,我的微信头像一直都没有换过。曾经有人察觉并问我,我说,因为怕我在意的某些人找不到我,所以一直保持最初相遇的样子。

最近回头翻QQ时,我发现以前自己特别喜欢分类、标签、定义。

我将所有的QQ好友分成了五组:特别关心、永远的牵挂、只是路过、蓝色的想念、相识的缘分。

【特别关心】一组中,只有一个人。幸运的是,到如今这个人依旧陪伴在身边。

【永远的牵挂】一组中,大多是一些家人。

【相识的缘分】一组中,是曾经有过一次、几次甚至一段时间的交往而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人。

【蓝色的想念】一组中,保存着曾经相交甚好、无话不说的朋友。

现在再看,有的人已经在这趟友谊之旅中,提前比我下了车;而有的,则是因为某种价值观的更迭、转变,我选择了遗忘;而另外的,一直还在。

【只是路过】一组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群,某个年龄段的同学、师长、一面之交的陌生人等等。

这是六年前,我的社交地图,脉络清晰、界限分明,就好像在偌大的世界试图给自己描绘一幅人生经纬地图,有历史、有风俗、有现实,有来去、有遗忘、有不甘。

5.

如果,现在还可以像过去一样给自己人际圈分门别类,那微信里看不见的人群,我依旧会给它们分为以下几类:特别关心、永远的牵挂、相识的缘分、蓝色的想念、只是路过。

只是这些分类判定的标准不再与以前一样。

六年前,青涩、稚嫩,世界似乎非黑即白,非是即否。

六年后,知晓人生有太多的意外,有太过你不得不面对的AB二选一的抉择,也有太多你不得不去面对的错过与再见,也有太多你无法预料的惊喜与感动。

所以,你得你得拥有一颗灵敏柔软而非被世事挤压到干硬逼仄的心,去容纳生命中那些不期而遇的喜悦与期待。

你得拥有一颗扛得住世间某种背叛、某种离去、某种不合适的非玻璃心,去抵抗生命中某些际缘、某些不恰时当、某些刹那的遗憾与擦肩而过。

人生底线界定分明,但也学会在不断变化的潮汐中容纳、试错、重建、加固、重塑自己的人生版图。

然后笑着,面对生活,面对身边的种种人、件件事。这样,就很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夜22:00,我在微信里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