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乌合之众》

      老早就听过这本书。之前大概是跟这本书的缘分没到,翻开的时候,先看前面译者说的话,没有看出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大致印象就是说,这本书里有很多观点不怎么正确。我想既然观点不正确,那我就没必要读了,免得被带到沟里去了。

      前段时间,经历了一些事,乌合之众这个形容词高频出现,重新勾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这次我直接跳过了前面的一大段评论,直接从正文开始看。看完之后,发现很多观点还是挺有意思的。

在群体中间,傻瓜、低能儿和心怀妒忌的人摆脱了自己卑微无能的感觉,会感觉到一种残忍、短暂但又巨大的力量。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看的一部日剧《三年A班》,讲的是网络暴力。现在各类社交网站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家的社会关系网也渐渐发生改变,网络对生活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这个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一点小事,拍个视频放到网上,一不小心说不定就成了热搜。热搜就少不了评论,但网友素质层次不齐,有的评价比较客观,有的就纯属在网上发泄情绪。这些在网上发泄情绪的“键盘侠”,在随心所欲的乱喷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语言对别人有多么残忍呢?

得到民众接受的每一种观念,最终总是会以其强大的力量,在社会的最上层扎根,不管获胜意见的荒谬性是多么显而易见。

      道理是不错,但是让全体民众都接受,似乎很难做到。就像吃饭一样,众口难调。前段时间我经历的p2p暴雷事件,号称有七八万用户受害,结果维权的时候,各个群体利益诉求不同,最终还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割肉下车,平台估计乐开了花。

通常一代人的经验对下一代人是没有多少用处的。

      前几天看的一本书里说,对我们产生作用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我们对经验的看法。不亲身经历的事,感受不深,对自己产生的影响有限。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上一代人的经验对下一代人确实没什么用。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当父母的都不想让孩子走自己走过的弯路。不过,怎么把这个经验传递给子女就需要技巧了。

他们不管原因和结果,不在乎事物之间的关系,他们忽而灰心丧气,忽而斗志昂扬,他们很容易受惊慌的情绪的影响,不是过于紧张,就是过于沮丧,从来不会在环境所要求的心境和状态中。

      这一段,我觉得体现的是理性思维的重要性。人的情绪之所以受到左右,原因并不在于牵动情绪的事件本身,而是在于我们对这些事件的感受。理论根据就是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简单来讲就是A(事实)、B(感受)、C(结果)这三者之间的的关系,不是A直接导致了C,所以企图通过改变A来改变C是徒劳的。正确的方法是通过改变B来得到自己想要的C。

      总的来说,人唯一能够完全控制的只有自己,环境什么的不可能总是处在理想状态。多读书,让自己更理性一些,做自己思想的主人,不做“乌合之众”,才能活得更幸福一些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做《乌合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