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锐哥推荐了一本书《世界尽头的咖啡馆》(The Why Cafe),看到网上有一条书评:“读完后离职率超高的一本书……”,很好奇,赶紧拿来读一读。
书中的主人公面临人生困惑——周遭充斥着“不值一提”的烦心事、心里纠结着循规蹈矩的意义、抬眼看未来满是迷茫……,本打算度假调整一下,却又在途中迷了路。双重绝望中,主人公误打误撞来到一家神秘的咖啡馆。
神秘咖啡馆的菜单背面印着三个奇怪的问题——“你为什么来这里?”“你害怕死亡吗?”“你对当下满足吗?”沿着这三个问题,书中一众神秘人物一一出场、一顿开导,帮助主人公打开心结、重拾人生方向。
书的篇幅不长,以问题为线索,以对话形式展开,疑惑-解答-思考,一口气读下来,虽不能说醍醐灌顶,也确让人有所感悟、有所思考。
“……在我过去的人生中,我所作出的大部分决定都是为了回应他人的期待,比如说家人的建议、文化环境带来的压力和别人的看法……”
“……高中的时候,我为了考大学而努力;上了大学,我为了找工作而努力;在之后我来到公司上班,把时间花在努力升职上;现在,我开始质疑引导我沿着这条道路前行的人,怀疑他们只是把自己曾经接受过的指导跟我重复了一遍。……”
书中主人公的人生困惑,也是现代人的普遍困惑。“跳出现有循规蹈矩的生活,找寻自我存在的意义,努力为之奋斗”——书中摆脱困惑的方法并不新鲜,但作者没有停留在“鸡汤”式的口号和呼吁,而是试图通过对话和故事引领读者直面自己、看清困惑。
看清自己想要的,第一时间去做
书中提到了一个富翁与渔夫的故事,大意是:富翁试图“指导”贫穷的渔夫去改变“寡淡”的生活,商业化经营、规模化扩张、做出大事业……而这一通操作的最终目的是过上自由、恬静、幸福的生活,而富翁突然意识到这一切正是渔夫已经得到生活。
这个故事听上去有些像富翁乞丐在沙滩晒太阳的故事,但书中的用意并不是看淡、躺平之类的心理安慰,而是强调要看清自己想要什么,而对于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常常不需要“绕圈子”。
“现在努力挣钱,提前退休,就可以做想做的事情了”,这种观念在当今社会非常普遍,但没有看清自己想要什么,漫无目的把自己投入到日常琐碎中,更像是在利用忙碌来麻痹自己。
一个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每一天都有很多人想要让你把实践和精力花在他们身上,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在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或者别人想让你做的事。而每一天都是一个机会,可以做我想做的事,而每一天有机会用行动回答存在的意义,不需要等到“退休”。
就像书中说的 “大家明明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却偏偏把那么多时间都花在准备工作上,而不是立刻就做……”
有想做的事情第一时间去做,而不要在“准备工作”上“虚度”了光阴。
看清商业社会浮躁,适时出离
大道至简,而简单的道理难就难在说来容易做不到。
“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第一时间去做!”仅仅认可这个道理,丝毫不会减轻现实中的困惑和焦虑。
作者进一步从社会环境出发,给出了对商业社会促生焦虑一种解释。
“我们每天都暴露在大量的营销信息中,……会把自己的幸福和满足寄托在某样产品或服务中,最后会陷入一种财务困境,必须不断的去挣钱,尽管那些事情不是我们真正想做的……”
身处浮躁的商业社会,需要这种剥去浮华的清醒。
保持清醒的心态,“某样东西是否能让你的生活更圆满,你自己说了算,和别人告诉你它圆不圆满无关……”,而“生活本来就很精彩,只不过有人没发现自己是作者,没发现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创作”。
而无法洞悉这一切的部分原因“整天被资讯和信息轰炸,就很难集中精力思考问题”。
从日常的忙碌中适时抽离出来,看自己是否已经被社会的“传统”和“常识”裹挟,静下心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自己的答案,全世界只有我们自己可以决定……”
看清顺“势”而为,为自己造势
书中还讲了一个海龟的故事:“海龟的动作遵循着海水的运动规律,当海浪推向岸边,与海龟行进方向想反,海龟会浮起来划水,但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浮在原地,当海浪向海洋方向涌起时,它会加快划水速度,遮掩过就可以乘着海浪前进。海龟从不与海浪相争,而是巧妙利用海浪的力量……”
我们常说的顺势而为,往往强调时代背景、行业环境,这些不是主观可以预测和决定,有时反而成为不去行动的接口。
做喜欢的事,把时间用在想做的事情上,同样也是一种势的积累。
做好一件事情必要的时间精力投入是必须的,所以用好时间,聚焦到喜欢、想做的事情上来,是一种更有效的方式。
……如果你和你想做的事不在同一个频道,你就会浪费许多精力,等你有机会做你想做的事时,你可能已经没有力气或时间了……
“每天全力以赴做事情的人,是不是把时间都花在自己能真正乐在其中的事情上?”
“这种(全身心投入的)人会很难找到工作吗?”
“每天做自己爱做的事,他们会感到厌倦吗?”
“遇到这种执着于自身热爱事业的人,周围的人难道不想提供些资源和帮助吗?”
“当你享受所做的事,自信、胸有成竹就会应运而生,运气会差吗?”
……
“当为我心所想而努力时,幸运的巧合会自然出现,他们管这个叫顺其自然。”
书中进一步给出实操的路径:“从一些小事开始慢慢改变,开始每周为自己多留出一点时间,再也不用“物质”奖励拼命工作的自己。后来一个小时变成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发展到3个小时,渐渐,已经把精力全都放到想做的事情上……”。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改变也许没有那么难。
看了书的后记,作者原本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32岁那年与妻子毅然辞掉工作,花了9个月环游世界,而后把经历和感悟写成了这本《世界尽头的咖啡馆》,没想到变成畅销书,被翻译成39种语言,畅销全球。一次不走寻常路的念头,成就了作者不寻常的人生。人生的改变也许就在“一念之间”,而本书译者在翻译了这本书制后,第一时间卸载了“吃鸡”游戏。
就像书中说的:“当你问了自己这个问题,并且在某种程度上真的想知道答案,他们就很难再忽视这个问题了”,而“一旦你真的问出那个问题,寻找答案就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它有点像一扇门,一旦你打开,就很难再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