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矛盾体了。群体中害怕寂寞,喧嚣中渴望孤独。永远不知如何是好。
深夜失眠,想找个人说说话聊聊天,翻遍了微信里的通讯录,却找不到一个自己觉得能聊的人。细数离开家的这些年,白天常常参加各种聚会,小到五六人多到十几二十人把酒言欢,可一到晚上想找人说书心里话却怎么也找不到。宫崎骏曾说,我们的孤独就像天空中漂浮的城市,仿佛是一个秘密,却无从述说。
之前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面临这种境遇。曾经无话不说的朋友,因为婚姻而渐行渐远;曾经促膝长谈的父母因为现实的距离聊的越来越少;电话、微信等聊天工具除了和爸妈少有的联系之外,其余基本被工作占领。
吴晓波在《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写道:每一个年龄段的人们都有着各自的孤独。你无法返身拾回你的过去了。你必须沉浮在你现在的时光之河中,捞取另一份生活的感悟和失落。
我们羡慕结婚者随时可以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给自己的另一半,已婚者的孤独在于即便有人可以诉说,但要解决问题,最终还是在于自己。
知乎上有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你最孤独的时刻是什么?答案形形色色,但无一例外都引起强烈的共鸣。有人一个人去吃自助,取餐回来时发现餐盘已经被服务员收走了。有人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填写紧急联系人时不知道改写谁的名字。有人一个人去买饮料,店里第二杯半价促销,也让人感到孤独。还有一个人旅行,看到美丽的风景,五任分享,只能分享到社交网络上……
孤独,是一个特别桑的词。,貌似你被全世界抛弃了一样,在世界的中心不知所措,了无生趣。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旅行……每个人都有自己觉得孤独的方式,这更像是一种流行病,感染一片人。
柏拉图在《会饮篇》里有一个小故事,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为宴会上的人们讲了一则奇妙的寓言:很久以前,我们都是“双体人”,有两个脑袋、四条胳膊、四条腿,由于人类的傲慢自大,众神之王宙斯把人劈成两半,于是人类不得不终其一生苦苦寻找另一半,但是被劈开的人太多了,找到“另一半”成了最难的事情之一,但是孤独的“半人”仍然苦苦寻找着。
阿里斯托芬说这就是爱的起源,“半人”这种不完整的状态更隐喻着个体永远是未完成的、残缺的,它诉说着人类精神的孤独,和人类试图从孤独中走出来的焦虑。
在很多哲学家看来,孤独,乃是人存在的本质。孤独不是一种心理状态,而是全人类要面对的客观事实,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我们被夹在时代的洪流中,没有片刻时间时属于自己的。不得不承认,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懂得这世间根本就没什么感同身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卖房子的女人》中的一个片段:
一对父母要卖掉现在居住的大房子,想换个小居所,以便留给唯一的儿子更多财产,让他能足不出户活到100岁。
原来,他们的儿子毕业后因为不擅长职场交际,辞职后就把自己关在小屋里,20年未曾走出半步,只通过短信和父母联系,洗澡也要趁着父母熟睡才肯出来。
虽然父母也曾绞尽脑汁劝说,可他还是选择窝在自己的世界里,每天在网上更新博客就是他与外界仅存的交集。
好在当他的作品集第一次被公开发表,当自我价值的表达得以释放,他才勇敢地走出阴霾,面对自己、回归生活。
人都是孤独的个体,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成长、到最后离开,孤独和影子一样跟随我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