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刑》读.思

       读《酒国》的感觉是飘飘忽忽,有一种很不真实、看不太懂的感觉。读《檀香刑》的感觉是抑郁沉痛,有一种代入感。莫言在《檀香刑》结语里面说,初稿里面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他自己感到不满意,大删特改,将猫腔小戏《檀香刑》改成了自己稍感满意的胶东大戏《檀香刑》。我读完的看法是,这依然是一部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著作。至于里面各种传说就不一一列举,最让我感到魔幻的就是猫腔戏唱到精彩处,竟然能够让万千观众精神迷幻、齐学猫叫,这不是魔幻难道是现实?而恰恰有了这种魔幻的色彩,才让读者一直想继续读下去,以找到作者欲言又止的答案或结局。

哩哩啦啦用了一周多的时间,把《檀香刑》粗读了一遍,但是印象深刻,主要故事情节历历在目。这部书有5个特点:

一是笔锋辛辣。《檀香刑》里面无论是钱丁与孙媚娘的爱情或偷情,还是孙丙起坛闹义和拳,或是赵姥姥残忍施刑,对于偌大的一个中国来说,无论如何也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作者就是通过这一件一件的小事,衬托出了故事背景时代1900年前后时期的国弱民贫、列强入侵。一州一县一个明德堂的丢失,反映出列强在中国铁蹄横行、如入无人之境,一国的太后、皇上自顾不暇又有谁怜惜老百姓的死活?作为封疆大吏的袁世凯拥兵自重,不仅不在国家危难之际攘除外夷,不在慈禧携皇帝西逃时勤王伴驾,反而听从德国人的驱使,铲除山东义和拳,为了取悦于德国人,抓孙丙、用大刑,根本一副奴才相。

二是情节悲惨。读前半部分时,总有种轻喜剧的感觉,注意力集中在孙媚娘与县太爷钱丁的风流韵事上。从孙丙妻儿惨死、德国人屠村开始真正转入了悲剧。最悲的是孙丙妻子儿女包括十几个村民一起被屠杀,孙丙悲愤出走,钱丁为民请愿反遭袁世凯逼宫,要求他为德国人抓孙丙。钱丁受钱夫人蛊惑,为了仕途甘愿受洋人驱使,竟孤胆入虎穴,单人擒孙丙。本是想用孙丙一人免除马桑镇遭屠城的惨剧,没想到抓到孙丙后德国人照样屠城。更可悲的是,钱丁帮助袁世凯和德国人完成了檀香刑,使其良心受到煎熬,最后,钱夫人服毒殉国,钱丁终于看清真相亲手结束了孙丙的悲惨命运。

三是故事传奇。一条线是赵甲从一个刽子手学徒,成长为刑部大堂的刽子手头,也可以算是逆袭了。另一条线是钱丁从一开始的一个貌似手无缚鸡之力的县太爷,倾而转变成蒙面侠(后来知道是刘牧假冒钱丁),单枪匹马闯敌营,生擒孙丙,暴打孙悟空、猪八戒,这不能不算高密的传奇。

四是乱而有序。故事粗读起来,好像每个章节都互不联系,有些乱。一会儿在说孙媚娘和钱丁,一会儿又说孙丙,一会儿又是赵甲,一会儿又是赵小甲。但整个故事读完会发现,实际上完整的一个故事是蛙跳式叙述的。而整本书每个故事又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檀香刑》故事情节乱而有序。

《檀香刑》在我看来有6个主角。男一号应该是钱丁,女一号是孙媚娘,男二号当然是孙丙,女二号只能是黑脸睿智的曾家外孙女钱夫人,男三号是刽子手赵甲,男四号是屠夫赵小甲。钱丁用几个关键词形容:县太爷、老情郎、行义举、入虎穴、附权贵、送孙丙,终于杀身成仁。孙媚娘用这么几个关键词:大脚婶、痴情女、狗肉西施、救孙丙、杀赵甲,最终也是杀身成仁。孙丙:打板子、薅胡须、散戏班、伤德鬼、亡妻儿、义和拳、端窝棚、灭古镇、被生擒、唱猫腔、檀香刑。赵甲:回老家、刽子手、赵姥姥、凌迟刑、檀香刑。赵小甲:小屠夫、傻丈夫、戴绿帽、见亲爹、找虎须、干大活、被钱杀。

总之,《檀香刑》是一部大戏,是一部猫腔大戏。虽然没有听过猫腔戏,也不知道这个世上是不是真有猫腔戏。但是,在小说中,大段大段的故事是用猫腔戏的手法叙述的,读起来合折押韵、朗朗上口。《檀香刑》描写出了清末普通百姓悲惨的生活、官场的腐败、中国的软弱。整个故事有沉重感,尤其从孙丙和钱丁两个人的言行上一直在探讨何谓大仁大义?最后还是钱丁给出了一个无力的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檀香刑》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