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1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新工科建设在地方高校生根开花

  红旗视野:(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建华 通讯员 吴杰霞 张黎斌)日前,河南省科技厅正式下发了《关于同意郑州煤机综机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建设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通知》(豫科基〔2020〕4号),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省水环境与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凭借过硬的硬件建设和雄厚的团队实力成功入围2019年度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名单,实现了学校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历史性突破。

  党的十九大以来,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大力弘扬“求知永不言弃、创业永不言败、人生永不言悔”的“郑工精神”,在教学科研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逐年攀升。特别是学校主动顺应改革发展形势,自觉承担新工科建设责任,通过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活跃了全校师生的新工科建设思维,为学校开展实践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积累了宝贵经验,让新工科建设在地方高校生根开花。

  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 积极构建新工科专业布局

  面对新经济对工程技术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新工科对传统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标准,学校拓展思路,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构建产教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等方面,探索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学校传统专业的升级改造路径。

  在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科的同时,根据河南省产业创新重大共性技术需求,学校紧跟新工科背景下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步伐,重点支持增设地方紧缺专业或专业空白点,如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并开设了对优化我校学科专业结构有重要作用的新兴工科专业。截至目前,学校已经成功获批了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工科专业,为构建新工科专业布局做出了有益探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积极借鉴国内外工程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三点”并举,全面推进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是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出发点,做好顶层设计。在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学校明确提出了“以培养地方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目标,并对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形成了“工程认知、工程基础技能实训、工程综合创新训练”为主线的培养链,制定了以培养多学科知识背景、工程实践能力、整体思维方式、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的工程化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以工程教育为着力点,设计课程体系做好过程培养。学校依据培养目标,按照工程教育学生能力要求,依托由人文社会科学类和英语通识教育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课+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课、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4个模块和1个课外实践模块的课程体系等,加强学生过程培养;三是以学科竞赛为突破点,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学校构建了教学主线、学工线和社团线课内外互动的三线式新工科创新人才训练机制,组建了机器人协会、工程认知教育中心、通信与电子协会、工业设计协会、机械创新协会等社团,同时配以相应的实验平台,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科技项目实验,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各种大赛,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

  此外,学校还结合我省“三区一群”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需求特点,立足我省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养老护理、儿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优势,通过产学合作、工学结合,融合学院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积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工科合格人才。

搭建协同创新平台 推进产教融合取得实效

  为发挥工科专业优势,推进应用型大学产教融合获得实效。学校着力构建了无人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机器人研究所、临空经济研究所等10个协同创新平台聚焦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其中,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获批教育部大数据研究项目和33万元经费支持。学校通过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以科研项目为牵引,将科学研究贯穿于大学生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

  学校还借鉴产教融合理念,大胆创新改革,先后成立10个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平台,其中亿鸿通讯设备与基站建设维护社会服务平台是省内高校唯一一个以信息通信设备维修为方向的平台,学校已与亿鸿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具体合作协议,获得200多万元的资金和图书支持;学校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与郑州共图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郑州共图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新郑技术部”,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机械加工平台已完成郑州易定汽车配件公司零件的试加工。通过系列平台建设,把企业搬进学校,车间和教室合一,教师和师傅合一,技术和产品合一,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提升教师应用型授课能力

  学校将产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新要求引入课程教学,推动了课程内容的重组和优化,将行业的新动态、专业的新成果融入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模式,加强软硬件建设,将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引入课程教学中,促进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的运用与推广。

  此外,学校非常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严格落实学校的教师助教岗位制度,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教学项目、培养及交流活动,多次开展校内教学竞赛活动并推荐优秀教学能手参加省市级教学比赛。参赛的老师们通过竞赛交流,极大提升了教学能力。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指导、中国现代教育研修中心和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主办的“第九期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说课竞赛中,该校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谢晓杰、教师代表石凯雁参加了本次活动,与来自全国60余所院校的128名教师参与说课竞赛,最终石凯雁老师荣获优秀课程奖。

  2018年10月,全国民办理工高校新工科教育论坛在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召开,并成立了全国民办理工高校新工科教育联盟,旨在探索面向产业需求的科技创新模式,形成民办教育事业创新人才的评价体系,助力民办教育事业的新发展、新跨越。2019年5月31日,2019年全国民办高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训会在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召开,旨在贯彻落实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工程专业建设为抓手,促进民办高校专业教育质量的提高。由此引发并促进学校后续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改革等系列工作的扎实开展并初见成效。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大力弘扬“求知永不言弃、创业永不言败、人生永不言悔”的“郑工精神”,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应用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办学水平,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程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