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撕裂中陪伴孩子一路前行】中原焦点团队段静辉坚持分享419天2020-12-19

         约练打卡总141次本周1次

        健身打卡第36天    健身操30分钟  瑜伽30分钟

        今日份小确幸  周末,歇了,这就够了!

        如何在撕裂中陪伴孩子一路前行

         刘瑜说,我们要松弛下来,发现孩子的喜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引导孩子发现自我,而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张桂梅说,我们必须拼了,要不停的刷题,要死记硬背,要通过填鸭式教育逼孩子走出贫困的大山,要考上浙大、武大、厦大、川大。一个是清华大学副教授,一个是贫困大山里的女中校长;一个是精英阶层面对当下蔓延全社会的教育焦虑青春迷茫的思考,一个是社会底层压抑自我、放弃快乐试图逆天改命的死磕。屁股决定脑袋,不同的阶层,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思考,不同的表述,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没有什么对错,如果我们来让两者走近、重叠、蒙太奇一下,便成为真实的我们,在孩子的教育面前纠结、撕裂的普通的老父亲和老母亲们。选择让他快乐生活?还是逼他阶层穿越?这是一道极其难解的题!两者皆得岂不是更好?这个目标对于焦虑的老父亲、老母亲来说无异于太行王屋二山,不是谁都有愚公老先人一锹一担子子孙孙无穷匮焉的胆识、坚毅和能力。

         “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是鲁迅先生小说《伤逝》里的话,用在今天的话题里也格外合适。每个孩子的尊严和梦想,都是难能可贵的,但是,现实的残酷在于,普通人家的孩子,你必须用实力让别人看见你,你的个性和热爱才有施展的空间和余地,当生计成为难题,个性何以附丽?从这个意义上讲,普通人的自我和热爱,都需要历经一路的艰难跋涉,才能走向开阔之地的重建和重塑。

        在这里,我们不可避免的要谈到一个词——资源和资本。越是资源丰富的父母面对孩子的教育越有资本平和,比如刘瑜博士,即使孩子势不可挡的成为一个普通人,也是一个起点很高的普通人;而越是艰辛的父母越可能对孩子充满期待,因为他们知道,孩子只有拼尽全力,才能比父母走的更远过的更好些,才能去到一个更公平、更辽阔的平台上,成为一个不那么辛苦的普通人。就像张桂梅校长,还有我们。

        父母都是用来给孩子兜底的,在当下这种难以避免的纠结和撕裂之下,普通的我们怎样尽己所能给孩子兜底?在这里,秉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可能是对孩子、对自己甚至是对社会最大的负责任。我们家、我孩子、我自己,对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然后有多大劲儿,使多大劲儿,能给孩子创造多少条件就创造多少条件,能给予多么好的陪伴就尽量给予多么好的陪伴,能引领孩子多远就引领孩子多远,不偷懒,不推责,不过劳、不苛责。人生很长,少年们迟早会懂得,这个世界从来就是不公平的,学习也从来不是轻松的,每一个人都是经过一路跋涉,才能走向更大的自我。(本文部分材料和观点来自刘娜《不要站在高楼上傲慢的指责大山》)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在撕裂中陪伴孩子一路前行】中原焦点团队段静辉坚持分享419天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