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季:教育,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

昨天看了一位大学教授李松尉老师的文章《李松蔚:我为什么没给女儿选择北京最好的公立小学?》,特别认同他所说的——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教一个人学会什么,而是让他发现自己要什么和不要什么。

第一,不要成为“受害者”或者说是“受益者”。

作者认为这两者其实很相似,相似在于“受”。总是在接受,接受大人们自以为是地认为孩子应该需要的,而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许多人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为什么我遇不到一个好老师?为什么我的父母总是逼迫我?为什么我没有遇到一个通情达理的好老板?为什么我的另一半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难教?……许多人,外表看上去已经那么成功,却还要作为“受害者”而苦恼。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从小的价值观教育已经偏离了方向。没有好的价值观,学习再多东西和技能,都于事无补。

作者说,他希望孩子能够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就清楚地知道,每一件事都只为自己负责。怎样学、学什么,都由自己决定,老师当然很重要,但是老师不能替你做决定。

但是看看我们身边的学校教育,无一不是替学生计划、决定好了一切。就拿我们学校为例,学校要求学生必须住宿,而且把学生的晚自习全部分好了时间,每段时间只能学习哪一科都有安排,学生不能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为什么?因为担心他们不会安排时间。要知道,我们是一所初中啊!十多岁的人都没有权利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这在我们看来是不是难以想象?什么都是大人为孩子安排好,那么孩子会产生厌学或者认为读书是为老师读、为家长读的想法,就是非常正常的了。在厌学或带着为他人学习的想法读书,哪来快乐可言?什么都是被逼迫着学,自然会产生受害者心态了。

第二,要学会为自己负责。

让孩子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孩子就会对自己负责。

那么,是谁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是我们大人,包括家长和老师在内。

大人为什么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因为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我们觉得,孩子只有按照我们设想的路去走,未来才会一帆风顺,否则,孩子将来就会很惨。可是我们忘记了,孩子再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意志和想法,他们想去尝试更多。人天生就是喜欢尝试的,只有在不断的尝试中,才会准确地发现自己所喜欢的方向。而我们多数人觉得尝试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有这个尝试的时间,不如我直接告诉你怎么做才是“最正确的”,多省事省力!大人也省心。

可是,当时是省心了,孩子却没有学会为自己负责的态度。孩子大了以后不省心的事情就多了去了。

第三,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作者说,有一件非常重要且确定的事,那就是知识更新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未来大部分都用不到。重点在于学习本身。学了什么知识、学得好不好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么学、如何看待学习以及为什么而学。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却本末倒置。你怎么学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最后得到了一个怎样的分数,你考取了怎样的学校。

好久没教高中,不清楚高中是如何提高成绩的。但是在小学和初中,许多科目和老师都在强调知识的重复再重复,记忆再记忆。六年的小学下来,学生知道如何学习的只有极少数,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做笔记时特别勤快,可是要思考问题时,却常常整个班寂静无声。可是,能责怪学生吗?大量的重复学习把学习变成了一项体力劳动,而人天生就是爱舒适的。记忆中的学习都是痛苦的,还怎么可能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呢?

在小学原本成绩很好的学生,到了初中,成绩却一落千丈,在小学原本成绩一般般的学生,到了初高中却大放异彩也不是少数。为什么?就是因为学习方式和态度是不一样的。

就像现在的教育,许多学校都布置很多作业,如果孩子嫌太多不想做,我们与其去抱怨老师抱怨学校,不如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决定要做多少,至于做得少了或不做会有什么后果,也让他自己想清楚是否愿意自己承担结果,比如被老师批评甚至责骂,或者可能考差。让孩子做决定,他才会进行独立思考。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告诉孩子,一旦做了决定,就自己负责,不要怨天尤人。而且,说实话,成绩并不是如许多人说的“那么”重要,比起能够自己做决定、并敢于承担后果这一点来说,成绩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成绩显得“那么那么重要”,完全是我们家长、老师以及领导们在不断强调的结果。

教育,到底是要教给孩子什么?

是知识吗?知识永远在更新换代,而且速度越来越快。今天学的东西,别说十年后,就是四年后也会日新月异。

是技术吗?人工智能已经能替代越来越多的人工。未来需要的劳动技能会越来越少,技术工作种类会越来越少,世界人口却在不断增加。

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同时引导孩子做选择,并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不是担心孩子做不好选择,然后强行为孩子做主。要让孩子大声说出自己想要的,并为此付出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74季:教育,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