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可怜人可怜可怜人”

记得第一次看李老师的文章《可怜总被可怜恼》时,是一个早晨。本来心情还不错,看完这一篇后,我的心情变得复杂了,仿佛被李老师的文章烦到了。

文章中李老师说在朋友圈中看到了这幅画:一位负重前行的残疾人,从一位坐等施舍的乞丐面前走过,四目相对,他们各自想对对方说句什么。

看完这幅画李老师心里一番心潮起伏。觉得他俩都想说:可怜啊!后来李老师觉察到这个念头只是他自己的想象。问自己,此时此刻谁才是那个可怜的人,谁又在可怜谁呢?

由此老师悟到:可怜总被可怜恼,可怜人可怜可怜人。

读完文章,我仔细觉察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感觉自己其实是有点“可怜”李老师,觉得他肯定是童年生活过于艰难。如今人到中年,虽然早已博取功名,却每天仍然辛苦地操劳。听说李老师连续数年每日一篇千字美文,而且还经常到处讲课、咨询。从他的多篇文章中经常可以读到,他除了匆忙便是辛苦。

那天早晨这样想着,心情便低落起来。理性上我明白自己其实也是像李老师一样处于“可怜总被可怜恼,可伶人可怜可伶人”的境界,但是我也依然郁闷。于是放下书,去忙活日常琐事去了。

今天再读这篇文章,完全没有了那天的情绪,反而为老师的领悟感到开心!

今天晚上对老师书中记录的庄子的反思:“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我留意外物的形体,却忘记了自身的安危,观赏于浑浊的流水,却迷惑于清澈的水潭。)有了更深的领悟。懂得了南怀瑾老师曾经说的“有佛处急走过,无佛处莫停留”的深意。

我是不是进步了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也谈“可怜人可怜可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