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内功心法之澹

一曰澹

理解:“澹”很多现代人都解释为“淡”。吾略觉失去味道,此澹非淡也。从文字上看右边将“詹”改为“炎”,就有大区别,其意在中华字典也是略有区别,澹乃恬静、安然的样子。原意为水波摇曳的样子。而后才有淡薄,浅淡之意而通“淡”。所以本人不支持,将澹用淡来取代。准确来说澹包含了淡的意思在里面。淡的意思太过单薄而浅白,不足以形容琴音。此“澹”之意在于:琴的制作过程和发声原理决定了琴音为“澹”,所以要求演奏者多以“澹”抚琴,以一种恬静的状态,悠然自得的演奏,安然坐于琴前,演绎安然的情绪,澹泊的情操。选择宁静的环境,听得鸟语,闻得花香。所以本人认为这是一种情操的描述,流行一点的词汇叫情怀,弹琴之人当有情怀。不刻意的去追求澹,它自然就表露出来了。

图片发自App

弦索之行于世也,其声艳而可悦也。独琴之为器,焚香静对,不入歌舞场中;琴之为音,孤高岑寂,不杂丝竹伴内。清泉白石,皓月疏风,翛翛xiao自得,使听之者游思缥缈,娱乐之心不知何去——斯之谓澹。舍艳而相遇于澹者,世之高人韵士也。而澹固未易言也,祛邪而存正,黜chu俗而归雅,舍媚而还淳,不着意于澹,而澹之妙自臻。

理解:弦索在世间非常流行,它的声音悦耳动听。只有琴不一样,被高高的挂起,每次弹琴需要焚香静对。不与歌舞同台,琴的声音,孤高岑寂,不添加丝竹之音。弦索指的是琵琶,三弦一类的乐器,后指北方戏曲。多为音色清亮,极其悦耳动听之音乐。琴在以前是士大夫以上才抚琴,其需先沐浴,净手,焚香,而后抚琴。也就是说,搁在以前听一曲你还得静静地一个人喝茶等上半个小时。或许多了仪式感,才会使之得到安静,得到澹泊。琴声当如同领略清泉白石,皓月疏风般的怡然自得,悠闲自在,使得听曲之人如身临其境,忘乎所以而神游于太虚缥缈之间。追求娱乐感官的心也会消失的无影无踪。所以,多得闭目听琴之人,在于听曲中的意味,听演奏者的品性,听他的心态。这才是所谓的澹,无论演奏者还是听曲之人,都入境。以前演奏《阳关三叠》,为了博取听众的耳朵,选择将散音形成强烈的对比音效,后来发现,并不需要,只需要如澹一般的演奏,更加让人安静,去欣赏,也更让自己内心平静,从第一个音开始,就澹然宁静。舍去华丽,而在澹中得到趣味的人,乃是时间的高人雅士。吾不才,不敢以高人雅士自居,当且有此想法,向雅士靠拢。但是“澹”这个字,实在也是无法表述清楚的。祛除淫佚而保留正声,排斥俗响而复归雅韵,社区繁媚而回归淳朴,不刻意去追求,便可得“澹”。姑且以为,这也是一种奇怪的现象,与年龄,阅历和想法大有关系。年轻人多不爱独乐与寂寥,年长者多不愿与人争辩。呜呼,吾不知如何阐述,却发现世间多是澹泊之人。

图片发自App

夫琴之元音,本自澹也,制之为操,其文情冲乎澹也。吾调之以澹,合乎古人,不必谐于众也。每山居深静,林木扶苏,清风入弦,绝去炎嚣,虚徐其韵,所出皆至音,所得皆真趣。不禁怡然吟赏,喟然云:“吾爱此情,不絿不竞;吾爱此味,如雪如冰;吾爱此响,松之风而竹之雨,涧之滴而波之涛也。有寤寐于澹之中而已矣。”

理解:琴的音色本就是“澹”,制成琴曲操弄,其曲调情趣就更“澹”。我用“澹”的方式演奏,是与古人相合,不必去迎合众人的口味。而我以为,青山在此略显清高,然如果你的经济实力和境界水平达到,却也无所谓了。如果没有达到,而以古琴唯生,恐怕仍需要迎合口味,因人而异去演奏。归咎一点是,有情怀的活着。每次在山里清净空旷中,看繁茂的树林,感受清风在琴弦拂过,扫净一切喧嚣,让琴声韵味虚柔的从指间流过,都会感觉这才是世间至美之音乐,所得到的是真正的妙趣——我与自然的会心一笑。我不禁会愉快的吟赏和感叹这山野之间的美丽:“我爱这般情境,不求不争,不急不躁;我爱这如冰雪一般的纯净自然的况味;我爱这风入松间,水滴涧留一般的音响。世间再无与之媲美之音乐,让人想日夜沉浸其中,这也许就是“澹””。

图片发自App

后语: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生难得一坚持,坚持选着一种声音,也就选着了一种生活。“非”不是一会儿,不是这一刻,而是这一生,这一切必须澹泊宁静,方得大雅与大儒。若想耄耋之年,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此后生之年,万不可荒废,顺道奉劝还在读书的学生们,不要天天拿着你的智能手机玩游戏(如果你玩的不六),不要荒废了你的学业。认真的,趁着年轻多读书,多学习,找准人生目标,将来你会少走很多弯路。

禅音,润清先生致!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琴内功心法之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