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期【教师随笔】

                这样的孩子,真好!

                                    文/ 崔丽华

        学校要举行以“在挫折中成长”的主题演讲比赛,每班选派一男一女两名选手,由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负责。我带两个班语文,负责四名选手。当另一个班的班主任把这个女孩子的名字报给我时,我皱了下眉头,想起了课堂上这个孩子虽积极主动但磕磕绊绊的朗读。班主任劝我说:“数她最积极了,就当是锻炼一下吧!” 我点了头。

        上周四,我把修改好的定稿发给四个选手,要求他们一定要在周末背熟。星期一到校后一检查,两名同学背熟了,感情也还可以,但这个女孩儿和另一个男生却只背下了一半。我叹了口气,趁着体育课的时间把他们带到办公室又背了一节课,可45分钟结束后他们还是不能熟练背诵,尤其是这个女孩,总是时不时的就卡住了。这下我头疼了,这可怎么办?星期四就要上台了,不说取得好名次吧,也得顺利背下来呀!没办法,我沉着脸要求:“课下抓紧时间,赶紧背熟!” 女孩儿响亮地回答: “好的,谢谢老师!”我诧异了,没被我的黑脸吓住呀,这么高兴?

          星期二再检查,那两个背熟的同学已经按照我的指导做了修改,差不多快成功了,我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两位呢?还停留在坎坎坷坷的背诵阶段,对他们,我已经不抱希望了。

        星期二晚上我值班,晚自习监督住宿生在教室做作业。自习时间过半时,这个女孩走上讲台,低声问我:“老师,我背下来了,你能帮我听一听吗?” 我眼睛一亮,点点头。她站定在我面前,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响亮的声音瞬间穿透了安静的教室。教室前排做作业的几个女生“哇”的惊呼一声,掩了一下耳朵。我不由得翘起了嘴角,虽说背得慢,嗓子是真不错!

        听着听着,我又皱起了眉头,这次比中午是熟练了,可还是不时就停顿一下,而且都是在不该停顿的地方。我再次想起了她上课朗读课文时的卡顿,朗读她都要卡顿,背诵是不是就只能做到这样了?再往后听,不对,这段就很流畅呀,她应该是背诵速度比较慢,但只要背熟了,她也能很流畅。想通了的我鼓励了她的进步,并要求她再背熟一些。她拿着稿子返回座位再次背诵了。

        十分钟后,她再次上来了。依然是响亮到让人掩耳的声音,依然是不合适的卡顿。我听到了教室里小声的议论: “怎么还不熟,还不如我呢!“”就是就是,就这水平,还抢着报名……”她就在我身边,我相信她肯定听到了。我担忧地看向她,却发现她面不改色,似乎完全没有听到同学的议论,依然进行着自己的演讲。我都有点佩服她了,这要是一般的学生,肯定要生气了,怎么也不可能这么镇定!

        这遍结束,当然是不行,她又回座位背诵了。一会儿,她又上来了。这样,直到下自习,她上来下去了五次。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敬意,用“ 愈挫愈勇” 来形容她真是太贴切了!这不就是我们这次演讲的目的吗? “在挫折中成长”,她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吗?我想,这样的她,最后一定能做好!

        果然,星期三再次检查,她又熟练了不少。让我惊喜的是,她还自己设计了动作!

        星期四,今天下午就要上场了,她换上了一身看上去就很精神的红裙子。这次中午练习,她已经很熟练了,只是偶尔卡顿一两次了。我帮她纠正了几处问题,她也很快就改过来了。

        下午,到她上台了,我站在台下,手指紧握,提着一颗心听着她的演讲。好,这段成功完成!不错,这句错了好几次的也顺利讲完了!终于,她的演讲结束了,居然没有一处卡顿!她终于成功了!一次次的背诵,一次次的重来,天赋不佳的她终于破茧成蝶,绽放出属于她的光彩!

        执着,自信,勇敢, 这样的孩子,真好! 

   


                    好邻居vs坏邻居

                                        文/程玲燕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事实果真如此吗?

        鲁迅先生在《父亲的病》《琐记》两篇文章里都写到他家的邻居——衍太太,这位衍太太是位怎样的邻居呢?

        所谓观其行而知其言,闻其言而知其心。咱们一起看看衍太太的所作所为吧!

        她对别的孩子却好,谁家孩子闹出乱子,她决不告诉各人的父母,孩子们都愿意在她家或她家四近玩——她深得孩子们的心。

        冬天水缸结冰,孩子爱玩吃冰的游戏,冰衍太太和蔼地劝我们要多吃,要比赛谁吃得多。

        孩子们比赛打旋子,她从旁计数,还鼓励孩子们再旋一个——顺应孩子们爱好。

        孩子们头上肿了大包时,衍太太决不埋怨——温和慈爱。

        看来,衍太太称得上是中国好邻居。果真如此吗?再看看衍太太还做了哪些事吧:

        父亲临终前,衍太太不停地让“我”叫父亲,使得父亲不能安静离开,而在“我”的大声叫嚷中痛苦地咽气,造成了鲁迅一生无法挽回的痛苦和愧疚。大概衍太太也不是存心使坏,大概当时的民间风俗就是如此。

        冬天水缸结冰,衍太太和蔼地劝我们要多吃,要比赛谁吃得多——作为一个大人明知吃冰对身体不好,不加以阻止,还怂恿孩子们多吃——害人不浅。

        叫“我”看不健康的图片——低俗可恶。

        一边鼓励我们使劲打旋子,一边又在阿祥跌倒后,对着阿祥婶母说,她劝过阿祥不要旋,是阿祥不听话——变色龙般虚伪善变,诱骗孩子中她的圈套后,又在大人面前扮演“老好人”的角色。

        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说不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瘢痕。 事实上水粉里含有丙烯,丙烯含有轻微的毒性——用心险恶,心眼太坏。

        “我”没有钱买想要的看的和吃的东西,她说母亲的钱拿来用就是,还可以去卖首饰,留心去找,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挑唆“我”做小偷,还制造流言说“我”已经做了小偷。这件事做得太过分,令人憎恨。

        这是一位为人处世八面玲珑、圆滑世故,甜言蜜语、深得周围人的心的人,但这样热情的表面背后,却有一颗害人的心。

        低头不见抬头见,日日与这样的人为邻,实在糟心。17岁的鲁迅终于在s城呆不下去了,他“落荒而逃”。

      可如果你我碰上了这样的邻居,躲不掉,又逃不开,所谓择邻而居也行不通时,该如何进退呢?忍让还是斗争?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斗争是必要的,斗争可以换来平静。

        衍太太之流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她们或伪装成老好人迷惑你,或喂你糖衣炮弹,让你渐渐迷失自我;或突然背后给你致命一击,让你名誉扫地,立足之地都失去。睁大眼睛看清楚衍太太之流的伎俩,学会明辨是非,学会独立思考,守住本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614期【教师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