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3-7岁孩子适用好方法

这本书是我去年买的,因为当时孩子已经在爬了,要时刻盯住他,看了一小半就放在那里了,但书的内容让我一直惦记着。

这两天再次找出来看完。翻开书第一页就是被孩子当玩具撕掉一半的惨状:)

本书作者是默娜B.舒尔(Myrna B.Shure Ph.D.)博士,她是一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美国亚拉尼大学心理学教授。本书的诞生荣获了美国四项国家级大奖。

书中精华内容是作者一步一步教授妈妈们,如何运用对话、游戏等引导孩子学会碰到问题时,寻找解决办法并评估后果,让孩子自己想出办法处理与小朋友,家人等之间的日常冲突。

整本书是一个训练计划。所教授的方法叫“我能解决问题”(I can problem solve),3岁孩子就可以通过对话,游戏去逐步练习,为“我能解决问题”打基础了

作者团队研究发现:具有“我能解决问题”能力的孩子,更不容易沮丧,当事情不如愿时更不容易发脾气,更少攻击性,并且更关心他人,更愿意分享和轮流来,更能交朋友。一些过分内向的孩子,学会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并变得更外向。

具体看一下“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到底是什么?

总结起来,一个“完整的我能解决问题”对话包括四部分,能够帮助孩子:

1.明确问题所在。

2.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感受。

3.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4.预估解决办法的后果。

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最重要的特点不是教孩子应该做什么或者应该如何做,而是通过鼓励孩子思考,让孩子能自己决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那样做。

因为我们所有人都喜欢自己思考,如果我们教给小孩子思考的技巧的话,他们也喜欢自己思考。

用一个书中的真实案例来感受一下,一个妈妈在没有学会“我能解决问题法”之前和之后的对话方式:(我把案例中小孩的名字改为中文名,方便阅读)

有一天在幼儿园里,小明把他的吸铁石给同学小兰玩,但后来他想要拿回来,可小兰不肯还给他,小明就想抢回来,小兰很快的踢了小明一脚,于是两个人就开始打架,小明气的满脸通红开始尖叫,踢的也更厉害了,小兰吓住了,于是小明拿回了他的吸铁石。

    对话:学习“我能解决问题”法之前

之前


在这段对话中,小明的妈妈没有给小明任何思考解决办法的余地,她问儿子为什么要抢玩具,但是之后并没有听他的回答

妈妈解释了儿子的行为的后果,接着告诉他要怎么做:应该先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然后对小兰说对不起。

妈妈太注重教孩子分享了,他一个人完成了所有的思考和谈话,妈妈解决的问题是:我的孩子一定要学会分享。妈妈要求甚至解释,最终让两个人都失望了。

      对话:学习“我能解决问题”之后

之后


小明的妈妈帮助儿子思考了他自己以及其他人的感受,他的行为的后果以及其他的做法,妈妈是在教孩子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他在用解决问题的方式与儿子谈话

感受到了么,问题是孩子的,是孩子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家长。家长要做的是克制自己的惯性思维,用“我能解决问题”对话去引导孩子思考。

在开篇看到这个案例中“我能解决问题”法,使用前后对话对比,着实警醒了一下,第一种对话方法恐怕是大多数妈妈都在用的吧,我家宝宝虽还小,但我能想象惯性情况下,我也是这样。

通过“我能解决问题”对话影响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分步骤,循序渐进的引入练习。

第一步、先让孩子游戏中学习理解如何使用“我能解决问题”对话中的基础字词

是/不(没),和/或者(还是),一些/所有,之前/之后,现在/以后(稍后),相同/不同

比如用“不同”做字词游戏,会使孩子在让他们想个“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时联想到有趣的游戏。

第二步、通过看图等游戏教孩子识别了解各种情绪“开心”“伤心”“难过”“沮丧”...

第三步、通过角色扮演,玩偶游戏,找办法游戏等练习找出一个问题不同的解决办法

第四步、依然通过游戏对一个办法预判可能会产生哪几种后果,进而判断这个办法是不是一个好办法。

各个步骤分别练习熟练以后,最后在角色扮演游戏,玩偶游戏等中综合应用“我能解决问题”法,不断的玩中练习,逐渐熟练这种思维习惯,自然而然在解决实际生活冲突中进入“我能解决问题”思维路径

书中详细有步骤的介绍了,教孩子“我能解决问题”法各个阶段的游戏示范,在生活各个场景怎么玩游戏等

以及各种冲突场景“我能解决问题”对话参考,比如孩子打人,捉弄其他孩子,损害别人东西,抢玩具,不耐烦,不分享,买东西,寻求关注,不吃饭等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适用养3-7岁的小孩,通过刻意练习去逐步塑造孩子大脑的思维路径。这本书特别推荐适龄儿童家长一起详细学习并用起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3-7岁孩子适用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