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死后,蒙毅、蒙恬为什么没有支持太子扶苏,而束手就擒呢?

平时说刘禅,“臣等欲效死,奈何陛下先降!”这句话其实也适合蒙恬兄弟和扶苏,臣欲效命,奈何公子先死啊!

沙丘之变,扶苏不待申辩,直接自杀

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天下,病逝在沙丘宫,临终前命令赵高写遗诏,发给扶苏,令其返回咸阳,主持皇帝的葬礼。

其实就是传位于扶苏的意思,但是遗诏写好后,已经封存,还没有派使者送出,秦始皇就病死了。赵高、胡亥与李斯合谋,篡改始皇帝的遗诏,伪造了一封遗诏,列举扶苏和蒙恬的罪过,命令他们自杀。

“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馀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胡亥派出使者,将遗诏送往上郡,扶苏接到遗诏之后,就哭着要自杀,蒙恬劝阻。认为皇帝派他俩统兵三十万在外作战,这是关系天下的大事。

而且皇帝在外巡游,还没有立太子,就派你出来统率整个秦朝的精兵,这是什么样的器重和信任,怎么可能会派一个使者就令你自杀呢?应该再次向皇帝请示,请示之后再死也不迟。

但是扶苏这个不成器的家伙,并没有听从蒙恬的建议,认为父亲赐儿子死,儿子就必须死,说完就自杀了。真是羊奶喝多,迷了心窍,这扶苏比刘禅还扶不起呢!

蒙恬劝说扶苏的话,其实有支持扶苏的意思

扶苏与蒙恬接到令他们自杀的遗诏时,扶苏准备自杀,蒙恬曾劝说过扶苏,蒙恬的劝说有三层意思。

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

这句话第一个层意思,皇帝是有意立你为太子的,皇帝把国家三十万精锐的指挥权交到我们两个人的手中。器重和信任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磨炼你,准备立你为太子。

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

这句话的意思很重要,认为这个使者不值得信任,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手中的力量,不能轻易被人利用。

请复请,复请而後死,未暮也。

最后一句,就表明了态度,建议扶苏再次请示皇帝,这里面的意思就很多,有立投名状的意思了。

表明蒙恬是支持扶苏的,那么请示的形式就很多了,可以派使者去,也可以亲自去,甚至可以带兵去。

其实整个过程,蒙恬的意思都很明确,这个使者不可信,先把他处理掉,咱们再详细商议。如果到了争夺帝位的时候,我蒙恬是绝对支持你的,但是奈何扶苏太不堪了。

扶苏死后,蒙恬只能束手就擒了

扶苏自杀之后,蒙恬手中就失去了可以依靠的底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听命于胡亥了,否则就是谋反叛乱。

其实在国君突然去世之后,出现王位争夺的情况,在秦国历史上,是时有发生的。秦武王突然暴毙,秦昭襄王嬴稷,本身是没有继承权的,因为秦惠文王还有嫡子在世,其他儿子都得靠后排。

但是嬴稷就是靠着赵武灵王的武力支持,以及舅舅魏冉的势力,获得丞相赢疾的支持,击败其他夺位的公子,登上王位。

这种情况,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就是你手中有一张可以争夺王位的底牌,如果当时芈八子没有儿子,他们岂不是要嗝屁了。

扶苏自杀后,蒙恬就遇上了这样的尴尬,本来手中有张大王,结果突然之间大王没了。作为边臣,只能听候朝廷的安排了,所以使者轻松把他关进了阳周。

太受领导器重,造成的人生悲剧

蒙毅在秦朝时期,十分受秦始皇的器重,已经官至上卿,这个上卿是什么位置,估计司马大人也没弄清楚,反正就知道他时常陪侍在秦始皇跟前,猜测应该与汉朝时期的侍中之类的郎官差不多吧!

秦始皇巡游从会稽返回,从海路走到了琅琊,途中突然身体患病,就派蒙毅返回会稽,祷告山川。

蒙毅收到的命令肯定不止去会稽祷告山川,应该还有蓬莱等很多地方,否则蒙毅也不可能返回到代郡,被胡亥抓捕下狱。

其实替皇帝祷告山川,是一项非常光荣的任务,顺利完成后,回来肯定要受到重赏的,一般都是皇帝极为亲近的人才能享受这种荣誉。

但是蒙毅的悲剧就在于,他在最不该离开皇帝身边的时候离开了,假若秦始皇临终前有蒙毅在身边陪侍,赵高的阴谋恐怕也没啥机会实施吧。

蒙毅作为一名皇帝身边的近臣,他被囚禁代郡,估计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莫名其妙就被抓了。但凡他提前得到风声,估计都的秘密联系蒙恬,想办法反抗支持扶苏了。

最终蒙氏兄弟二人,被赵高多次在胡亥面前进谗言,诬蔑他们总是反对立胡亥为太子,双双死于狱中。这个胡亥也真实,自己什么水平不清楚,秦始皇能看上你,还立你为太子,脑子也不动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秦始皇死后,蒙毅、蒙恬为什么没有支持太子扶苏,而束手就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