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与惩罚》感悟(三)

例如医生的“巡诊”使“纪律严明”的医院变成医疗“规训”的物质样本,学生的“考试”确保知识从老师流向学生。权力的这种运作方式,深刻的体现了边沁“全景敞视监狱”的景观:四周是一个环形建筑,中心是一座四周都是窗户的瞭望塔,环形建筑被分为很多囚室,囚室的一端窗户与瞭望塔相对,而另一端窗户透入光源,囚室之中的犯人或病人的活动完全赤裸裸地呈现在监视者眼前,而被囚禁者却无法得知自己是否正在被监视。监视权力的实施者是匿名的,谁都可以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动机在中心的瞭望塔操作这个权力机器,充分体现了边沁“权力应该是可见的但又无法确知的”原则。在《性史》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对性话语的煽动和坦白机制的建立背后都找不到确定的实施主体,它不是主导权力合理性的某个领导部门,也不是统治阶层或手握经济大权的人,匿名的临时性权力实施者越多,权力效应将体现的越充分。眼光放远,这种“全景敞视监狱”不仅仅局限于监狱中,被改造的也不局限于犯人,它也可以用于医治病人、教育学生、禁闭疯人、监督工人、强制乞丐等等,整个现代社会都笼罩在“全景敞视监狱”中。

  刑罚机制在演变过程中,越来越强调对个人肉体的治理和规训,而不是致死。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权力技术,将人们无休止地编进这种社会秩序中,重新产出个体被削弱的力量、被取消的技能、被遗忘的道德。惩罚的形式进入规训时代之后在《性史》中,我们谈论的性也不再仅仅是惩罚或者宽容的对象,而是管理的对象。我们“要把它置于有用性的体系之中,为了大家的最大福祉而去规范它,让它在最佳状态之中发挥作用”。人的主体不再有精神的自由,精神因规划而与肉体合一成为驯服的工具。在这种监视的密网中,人何以获得自由?何以自我救赎?这谜底或许永远不能解开,或许可以,因为福柯已经为我们指出人了的处境,接下来,群众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从这被分割的、充满监视、检查的权力网中获得解放。

  通过一系列“无声的压制”,规训工作不仅作用于人的身体,也决定了人的行动和看待世界的方式,特别是作为一种主要的规训机构监狱,所发明的各种监视和管理手段将传播到整个社会领域而发生作用。其中圆形监狱模型,既能够监视别人的行为方式,也能够反观自身的行为和体态是否合乎社会的评价标准和行为准则。为此,福柯在论述权力的功用时,提出“权力压抑”的假设,认为权力是用来压制人的,只有真理才能够解放人;并认为每个人的思想、行为都受到镶嵌于肉体之内的“生命权力”的支配。只是人们之前更看重国王的权力,把自己的希望主要寄托在英明的君主身上,而现在人们更看重国家的权力,认为只有国家才能够保障人民的生产力,想方设法保持人民的健康、强壮、活跃、勤奋和安全。然而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国家最需要的是两样东西:知识体系和行政设备,而这两个方面的发展都是基于企图控制、规范和支配人们,使他们成为“顺从的身体” ,结果就使得近代以来人类所孜孜以求的有关“正义、自由、平等、理性、革命和启蒙”的思想、理论和话语就逐渐被生命权力的程序和实践所取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规则与惩罚》感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