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精要(49)

        《四圣心源》精要(49)

                    黄岐之

            “二十四脉.散伏”

[摘录1]  散伏者,阴阳之阖辟也。气辟而不阖,则脉散,气阖而不辟,则脉伏。

[意义] (脉)散伏是阴阳之阖辟(闭合与开启)。气辟(开启)而不阖(闭合),称脉散,气阖(闭合)而不辟(开启),称脉伏。

[感悟]  脉象见阴阳,阴阳相抱,阴阳有闭有开,才有起有伏,阳长阴消。气辟为开启,其脉象为散;气阖为闭合,其脉象为伏。

[摘录2]  散者,气泄而不藏也。阴性聚而阳性散,阳降于尺而化浊阴,则脉沉聚;阴升于寸而化清阳,则脉浮散。而聚散之权,则在于关。关者,阴阳之关锁。其散而不至于飞扬者,有关以阖之,故散而能聚。散而不聚,则心病矣。脉法:伤寒咳逆上气,其脉散者死,谓其形损故也。脉散者,病家之大忌。散脉一形,则气血之脱亡在近,精神之飞走不远。散见于寸,犹可挽也,散见于尺,无可医矣。

[意义]  散脉是气泄而不藏。阴性聚而阳性散,阳降于尺而化(为)浊阴,则脉沉聚(尺,阴升阳降);阴升于寸而化(为)清阳,则脉浮散(寸,阴降阳升)。而聚散之权,则在于关。关是阴阳出入(聚散)之门(关口)。其(气)散而不至于飞扬是关的闭合,因此,散而能聚。(气)散而不聚是心病。脉法说:伤寒咳逆上气(咳嗽气喘的病症),如果脉散将死,是气散的缘故。脉散是病家的大忌。散脉形成中,是气血的脱亡临近,精神飞散就不远了。散象见于寸,还可挽救;散见于尺,就不可医治了。

[感悟]  散脉是气泄而不藏。阴性聚而阳性散,阳降于尺而化(为)浊阴,则脉沉聚(尺,阴升阳降);阴升于寸而化清阳,则脉浮散(寸,阴降阳升)。聚散之权,则在于关。关是阴阳出入(聚散)之门(关口)。其(气)散而不至于飞扬是关的闭合。

      脉散是病家的大忌。(气)散而不聚是心病。咳嗽气喘的病症,如果脉散将死,是气散的缘故。散脉形成中,是气血的脱亡临近,精神飞散就不远了。

        散象见于寸,还可挽救;散见于尺,就不可医治了。   

[摘录3]  伏者,气郁而不发也。阳性起而阴性伏,阴升于寸而化清阳,则脉浮起;阳降于尺而化浊阴,则脉沉伏。而起伏之权,则在于关。关者,阴阳之关锁。其伏而不至于闭结者,有关以辟之,故伏而能起。伏而不起,则肾病矣。凡积聚癥瘕,停痰宿水之疾,脉必伏结。十八难:伏者,脉行筋下也。浮者,脉在肉上行也。故脉浮结者,外有痼疾;脉伏结者,内有积聚。《金匮》: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非但积聚如是,凡一经将病,则一气先伏。肝病者木郁,心病者火郁,肾病者水郁,肺病者金郁,脾病者土郁,郁则脉伏。庚桑子:人郁则为病。至理妙言!诊一气之欲伏,则知一经之将病。脉法:伏气之病,以意候之,此之谓也。

[意义]  伏脉是气郁而不发。阳性起而阴性伏,阴升于(到)寸而化(为)清阳,则脉浮起(寸,阴降阳升);阳降于(到)尺而化(为)浊阴,则脉沉伏(尺,阴升阳降)。而起伏之权,则在于关。关是阴阳之出入(起伏)的门(关口)。其(气)伏而不至于闭结是关的开启,因此,伏而能起。(脉)伏而不起是肾病。凡积聚癥瘕,停痰宿水的疾病,脉必伏结。十八难(《难经》):脉伏是脉行筋下。脉浮是脉在肉上行。因此,脉浮结是外有痼疾;脉伏结是内有积聚。《金匮》说:脉细而附骨(靠近骨)是“积”。位置在寸口,积在胸中。位置是微出寸口,积在喉中。位置在关上,积在脐旁。位置在上关上,积在心下。位置在微下关,积在少腹。位置在尺中,积在气冲(穴)。脉出(在左现气)左,积在左。脉出(在右现气)右,积在右。脉两出(两手都现气),积在中央。积聚都是如是,凡是某经脉患病,则该经脉之气先伏。肝病是木气郁,心病是火气郁,肾病是水气郁,肺病是金气郁,脾病是土气郁,郁则脉伏。庚桑子(春秋时期陈国人)说:人(气)郁则为病。至理妙言!诊某经脉之气之(是)欲伏,就知道该经脉之(患)将病。脉法:伏气之病,以意候之,就是这个道理。

[感悟]  伏脉是气郁而不发。阳性起而阴性伏,阴升于(到)寸而化(为)清阳,则脉浮起(寸,阴降阳升);阳降于(到)尺而化(为)浊阴,则脉沉伏(尺,阴升阳降)。而起伏之权,则在于关。关是阴阳之出入(起伏)的门(关口)。其(气)伏而不至于闭结是关的开启,因此,伏而能起。

      (脉)伏而不起是肾病。凡积聚癥瘕,停痰宿水的疾病,脉必伏结。脉浮结是外有痼疾;脉伏结是内有积聚。

      脉细而附骨(靠近骨)是“积”。位置在寸口,积在胸中。位置是微出寸口,积在喉中。位置在关上,积在脐旁。位置在上关上,积在心下。位置在微下关,积在少腹。位置在尺中,积在气冲(穴)。脉出(在左现气)左,积在左。脉出(在右现气)右,积在右。脉两出(两手都现气),积在中央。积聚都是如是,凡是某经脉患病,则该经脉之气先伏。

      肝病是木气郁,心病是火气郁,肾病是水气郁,肺病是金气郁,脾病是土气郁,郁则脉伏。

      庚桑子说:人(气)郁则为病。诊某经脉之气之(是)欲伏,就知道该经脉之(患)将病。


(“《四圣心源》精要”文集为原创系列文章,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圣心源》精要(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