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全球每年胃癌新发病例数约为120万,中国约占40%。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胃癌发病率为29.31人/10万人,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 2]。
01 胃癌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胃癌的发生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这些产生共振效应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
遗传因素主要与基因有关,具有某些基因突变类型、一级亲属有胃癌病史的人群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研究发现,10%的胃癌患者有遗传倾向。
环境因素与地质、饮用水等因素有关,例如我国胃癌以西北部最为高发,这些环境因素通常需要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致癌。
个体因素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其中年龄大于40岁、吸烟、饮酒、高盐饮食、喜食腌熏煎烤炸食品的人更容易患上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公认的胃癌危险因素。这种驻扎在胃粘膜的细菌感染人体后,可以先造成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当这些疾病迁延不愈时可能进一步走向胃癌。
此外,如果患有胃息肉、部分胃切除术后的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发生胃癌的风险也会升高。
02 胃癌的致病机制
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是由原始新生细胞(干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分化而来,何时生长何时死亡都是受机体控制的,不会疯狂失控生长。一旦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出现各种分化程度不良且生长失控的非正常细胞。而在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的情况下,就会发展成为胃癌细胞,完成癌变过程。
癌变过程很漫长,可达数十年,常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 →胃癌这样一个缓慢过程。一旦癌细胞形成且能对抗机体免疫监测后则会爆发性生长成肉眼可见的胃癌病灶,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及生长代谢速度,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半年到数年。
局部癌灶不断生长,就占据正常胃细胞的空间导致胃正常功能减弱,甚至直接侵润性生长到邻近组织和器官上继续生长。不断流经癌灶内部的淋巴液和血液会将癌细胞带到机体各个部位的淋巴结(最终再汇入血液)或全身各组织器官导致癌细胞广泛转移。局部癌灶疯狂生长突破胃浆膜后散落到腹腔内,种植在腹腔各部位。随着体内各处癌细胞疯狂无控制地生长、不断抢夺了正常细胞的营养物质,最终使正常组织器官因营养极度不良而功能衰竭,导致胃癌患者死亡。
03 预防胃癌需做到这些
目前胃癌在我国属于常见癌症,但早期很难被一眼识破,出现明显症状时通常已经进入胃癌进展期,因此风险较高,值得我们严阵以待。
胃癌的预防重点在于三个方面:一,定期筛查,及时发现癌前病变;二,避免长期口服对胃刺激性较大的药物;三,改善生活方式,尽量避免引起胃癌的诱发因素。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多运动,饮食上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腌制和高盐食物。保持健康的饮食运动方式,及时检查治疗慢性胃病,必要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胃癌筛查,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J].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9, 9(003):118-144.
[2] S. Zhang, K. Sun, R. Zheng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5,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https://doi.org/10.1016/j.jncc.2020.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