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诗三百首》中的酒(1)

自打《庄子》说“醉者神全”后,酒就成了历代文人志士的精神寄托和创作灵感的催化剂。自此,开启了“酒”入诗歌的传统。

在“以酒为题”的漫漫长河中,唐诗是其中最具浓墨色彩的篇章之一。在流传至今的近五万余首的唐诗中, 一半与酒存在着密切关系, 其中直接咏酒的诗就有六千多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收录唐诗精华的《唐诗三百首》自然有很多关于“酒”的诗歌。如王翰的《凉州曲》、王维的《渭城曲》、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等等。

唐人爱酒,从诗中可以看出“酒”在很多的场合出现过。不论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饯行场合;还是“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的宴席场合。在诗中,他们饮酒的目的也往往不同,有人是借酒以抒怀;有人是借酒以消愁。但不论其目的如何,唐诗与“酒”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纽带,缺少了“酒”的唐诗似乎是不完美的。此篇笔者将从“饮酒之场所”、“饮酒之目的”以及“诗与酒”三个方面来论述自己对于唐诗中的“酒”的理解。

一、饮酒之场合

古往今来, “酒”可以出现在很多的场合中,而在《唐诗三百首》中“酒”主要出现在 “饯行场合”以及“宴席场合”中。因而,此篇会着重解析“饯行之酒”以及“寿宴之酒”。

1.饯行之酒

饯行之酒指的是“为远行的亲朋好友置办酒席,以示祝福和惜别。” 在《唐诗三百首》中,有很多诗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属于他们的饯行之酒。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这是王维在饯行时对綦毋潜的安慰和劝勉;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这是温庭筠在离别之时表其友情之坚贞,并不会因岁月的流失而消损;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在送别元二时敬的最后一杯酒,并无依依不舍的话语,但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依依惜别的无限深情。

在《唐诗三百首》中,这类诗歌还有很多,如杜牧的《赠别》二首、高适的《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等等。

那么,古人为什么会选择用“酒”来饯行呢?单从“酒”本身来分析,可以分为三个原因。

一是唐代诗人有饮酒赋诗的习惯,酒作为催化剂,能使诗人得到作诗的灵感;

二是“酒”与“久”谐音,所以“酒”预示着对友谊恒久的期待,适合于送别时对朋友的勉励;三是“酒”能够暂缓分别的苦痛。除了个别的离别诗是清新明快的基调(如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大多数离别诗歌的基调都总体下沉。当要分离之时,诗人与友人相处的时间既是短暂的又是漫长的。短暂是相对于即将面临的分别之久;漫长则是指行者与送行人的心理时间,他们会在离别的瞬间感觉时间漫长,感伤于分别的苦痛。这个时候,仿佛只能用酒来麻痹自己,减轻一些分离的苦痛。

2.宴席之酒

唐人喜爱在宴席之上饮酒赋诗。

如:韦应物在《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中写道“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这句话是说“我低头饮上一杯酒,抬头又聆听,那金铿玉锵的诗章。”(“金玉章”指“美妙的诗章”,引自《孟子•万章》下“金声而玉振也。”)这是韦应物在与吴中文士觥筹之间所作,在唐诗中还有很多诗歌也是在酒席之上所作,其目的或是为了吸引达官显贵的注意力,或是为了以诗会友。

若要探究此中原因,则可以从唐朝的时代背景以及唐代诗人的心理出发:唐朝的荐贤风气十分浓郁,很多达官显贵皆以举荐贤才为荣耀。因而在他们举办的宴席上,很多寒士会通过赋诗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借此结交达官显贵,获得推荐出仕的机会。这时,在宴席之上的美酒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最好的催化剂,因为它能够催发他们的诗兴和创造力。同理,很多诗人也喜欢借聚会饮酒之际以诗结友、以诗会友。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唐诗三百首》中的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