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9章:修身齐家

2021.08.29周日晴Day241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 D384

《大学》第9章

【原文】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1]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2]而辟焉,之其所敖惰[3]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4]。”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注释】

    [1]之:即“于”,对于。辟:偏颇,偏向。

    [2]哀矜:同情,怜悯。

    [3]敖:骄傲。惰:怠慢。

    [4]硕:大,肥壮。

    【译文】

    我们强调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修养自身,因为人们对于自己喜欢的人往往有偏爱,而对于那些自己讨厌的人就会产生偏恨;对于自己敬服的人就会偏向;对于那些自己较为同情的人就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就会产生偏见。因此,喜爱某个人同时又知道他的缺点,厌恶某个人同时又知道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很少见了。因此便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句话所讲述的就是不修养自身便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读解】

    这段话强调的是,要想克服感情上的偏私,就要修养自身;只有学会正己,才能做到正人。

    儒学中修养身心的阶梯由内向外展开,我们这里所讲述的就是中间过渡的环节。在此之前所讲述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属于自我修养的范畴,此后所强调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家庭走向社会,由独善其身最终转向兼济天下。当然,其修养的程序也必然是由内向外逐步推进的。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一章反复强调以身作则,要求“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指出“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这些思想虽然出现得较早,却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它们原本的光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第9章:修身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