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

注释:

和:调和、排解。

安:怎能、怎么。

左契:契约,类似于今天的借据存根。

责:向人索取、讨还欠债。

司:掌管。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如果社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即使用调和的方式,可是,依然会留下很多的这个埋怨、祸端。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智慧的领导者、统治者,就像拿着契约的人。 拿着这个契约借据而不责于人,不是天天去追着要,而是表达出圣人的一种宽容。“有德司契,无德司彻”,有德的人就像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的人。“彻”,就是税官,收税的。这是代表着两种态度,一种是和缓的态度,另一种是苛刻的残酷的态度。所以平日里,应该像“有德司契”的人的样子,那就不会积累那么多的埋怨。反之如果像那个税官一样,苛捐杂税多,还步步紧逼,不肯放松,老子认为这是无德的表现,这样会留下大怨!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句话容易引起误解,在第五章曾经讲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是没有感情的,它并不因为你做了好事,就来奖赏你,也不因为你做了坏事,便来惩罚你。即然“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又怎么把这个规律规则让那些人能够理解,并按照它去做呢?“天道无亲”是说天道是公平的,没有偏私的。让一个人成为一个好人,那么一个好人吃点亏,这是正常的,因为你作为一个好人,这已经就是最大“道”给你的回报了。天道是公平的,没有亲疏之分,但是,它把规律、规则赋予那些做善事的人。做一个好人,我们免去了很多的祸端祸殃,成为一个好人——这就是对我们做好人的最大的回报,不需要其他的东西来“修饰”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七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