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 不安全依恋:爱为什么会变成牢笼?——《自我发展心理学》学习笔记

自主的、有选择的,但又能够为自己负责的关系,才是对自我发展最有利的关系

两个特征:首先,不会轻易被别人的情绪影响,而是能自由地做出选择。

其次,我们能够去不断探索新的关系,发现更多新的自己,而不是被绑在某段关系或者某个角色中无法动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受别人情绪的影响,而让自己陷入无尽的漩涡之中,想逃避却又纠缠不清。这段不健康的关系会影响我们的生活,限制自我的发展,使我们深陷牢笼之中无法自拔。这也是大多数人深处在家庭亲密关系之中的痛楚所在,可谓是进退两难,想逃又不舍,留下吧又是在关系中彼此折磨……陈老师说,这是彼此感觉混淆和责任混淆所带来的结果,这节课就是讲得感觉混淆之一:不安全依恋


关于依恋我们有很多自己的理解,比如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妻子对丈夫的依恋等等,这种情感把我们彼此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对孩子而言,父母的陪伴和爱是安全感的来源,相反,如果我们的内心没有被这种“爱”所填满,就会产生极度的不安全感,缺乏依恋的我们会在空虚,害怕,担心中度过。

除了文中老师小时候的经历,无论是现实中还是屏幕上,总会看到类似的故事:因为父母太忙,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很久才见妈妈一面,每当看见妈妈的时候就立马跳起来冲过去,扑进妈妈的怀里狠狠抱紧不松手……那种很久的思念和极度渴盼的依恋被释放了,激动的情感再也控制不住,于是边喊着妈妈的名字边哭了起来……


不健康的依恋带来不安全感

我们的不安全感大部分来自于家庭或是父母,家庭和谐,父母在身边可以传递给孩子踏实的安全感,反之,则传递的信息是负面和不安全的。正如陈老师所说,依恋其实是一个情感通道。它既能把安全感传递给孩子,也能把不安全感传递给孩子。

对于有依恋的孩子来说,假如父母吵架,妈妈很难过的样子,而他们此时也会因妈妈的难过而伤心。当妈妈开心时,他们也会随着妈妈的心情而变好。孩子把依恋的对象当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他们不仅会把妈妈的难过当成自己的难过,还会因为无法帮到妈妈而难过自责……

这也使我想起自己的小时候,每当父母吵架,看见母亲伤心难过的样子心里就很着急和害怕,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母亲的喜怒哀乐牵绊着我,我很害怕做错什么事情惹母亲生气和不高兴,渐渐的我养成了典型的“表现型”人格,我总是善于观察其他人的一举一动,情绪敏感的我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生怕自己没做好什么而引来别人的评价或是否定,,但忘了自己的需要,对别人不敢提任何要求。还有就是对任何实物有时会有过份解读的倾向,总是想得太多,有时不是我的错也非要当成“都是我的错”……


陈老师的每节课总是能戳中大多数人曾经隐隐的“痛”,学完这一课看到文中的案例,以及同学们的留言,更是感触颇深,因为我明白了曾经的自己为什么总是忧心忡忡,不敢轻易尝试探索新鲜事物和未知领域了,因为自己太缺乏安全感,而且把很多不是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都填满了心扉,所以已经很难有再向外延伸的可能了。我相信对于原生家庭,我并不孤独,但不管是“情绪敏感”还是“不安全依恋”,都不能成为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阻碍,因为不仅是为了自己还是下一代,我们都不能让过去成为自己的“牢笼”,限制了我们的发展与想象的空间,我们要改变和重生,去成为那个真正的自我,勇敢的去过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加油


金句:

1.什么是把人连在一起的底层动力呢?不是利益,是情感。而依恋,就是人最强烈、最基本的情感。


2.别人对情绪敏感是一回事,同理心是另一回事。同理心是我能理解和同情别人,而对别人情绪敏感是我一定要满足别人的需要,否则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一个内心是安定的,一个内心是焦虑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026 不安全依恋:爱为什么会变成牢笼?——《自我发展心理学》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