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是一个企业级java应用框架,他的作用主要是简化软件的开发以及配置过程,简化项目部署环境。
Spring的优点:
1、Spring低侵入设计,对业务代码的污染非常低。
2、Spring的DI机制将对象之间的关系交由框架处理,减少组件的耦合。
3、Spring提供了AOP技术,支持将一些通用的功能进行集中式管理,从而提供更好的复用。
4、Spring对于主流框架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
IOC就是控制反转,指创建对象的控制权转移给Spring来进行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应用不用去new对象了,而全部交由 Spring自动生产。
IOC有三种注入方式:1、构造器注入2、setter方法注入3、根据注解注入。
AOP 面向切面。用于将那些与业务无关,但却对多个对象产生影响的公共行为。抽取并封装成一个可重用的模块。AOP的核心就是动态代理。JDK的动态代理和 CGLIB动态代理。
开启自动装配,只需要在xml配置文件
autowire属性有五种装配的方式:
·no-缺省情况下,自动配置是通过“ref”属性手动设定
手动装配:以value或ref的方式明确指定属性值都是手动装配。
需要通过‘ref'属性来连接bean。
·byName-根据bean的属性名称进行自动装配。
Cutomer的属性名称是person,Spring会将bean id为person的bean通过setter方法进行自动装配。
·byType-根据bean的类型进行自动装配。
Cutomer的属性person的类型为Person,Spirng会将Person类型通过setter方法进行自动装配。
.constructor-类似byType,不过是应用于构造器的参数。如果一个bean与构造器参数的类型形同,则进行自动装配,否则导致异常。
Cutomer构造函数的参数person的类型为Person,Spirng会将Person类型通过构造方法进行自动装配。
autodetect-如果有默认的构造器,则通过constructor方式进行自动装配,否则使用byType方式进行自动装配。 如果有默认的构造器,则通过constructor方式进行自动装配,否则使用byType方式进行自动装配。
@Autowired自动装配bean,可以在字段、setter方法、构造函数上使用。
如何理解Spring Boot中的Starter
使用spring+springmvc使用,如果需要引入mybatis等框架,需要到xml中定义mybatis需要的bean
starter就是定义一个starter的jar包,写一个@Configuration配置类、将这些bean定义在里面,然后在starte包的META-INFspring.factories中写入该配置类,springboot会按照约定来加载该配置类
开发人员只需要将相应的starter包依赖进应用,进行相应的属性配置(使用默认配置时,不需要配置),就可以直接进行代码开发,使用对应的功能了,比如mybatis-spring-boot--starter, spring-boot-starter-redis
如何实现一个IOC容器
1、配置文件配置包扫描路径
2、递归包扫描获取.class文件
3、反射、确定需要交给IOC管理的类
4、对需要注入的类进行依赖注入
- ·配置文件中指定需要扫描的包路径
- ·定义一些注解,分别表示访问控制层、业务服务层、数据持久层、依赖注入注解、获取配置文件注解
- ·从配置文件中获取需要扫描的包路径,获取到当前路径下的文件信息及文件夹信息,我们将当前路径下所有以.class结尾的文件添加到一个Set集合中进行存储
- ·遍历这个set集合,获取在类上有指定注解的类,并将其交给IOC容器,定义一个安全的Map用来存储这些对象
- ·遍历这个IOC容器,获取到每一个类的实例,判断里面是有有依赖其他的类的实例,然后进行递归注入
京东一面:Spring中bean是线程安全的吗?
Spring本身并没有针对bean做线程安全的处理,所以:
- 如果bean是无状态的,那么bean是线程安全的。
- 如果bean是有状态的,则bean不是线程安全的。
另外,bean是不是线程安全,跟bean的作用域没有关系,bean的作用域只是表示bean的生命周期的范围,对于任何生命周期的bean都是一个对象,这个对象是不是线程安全的,还是得看这个bean对象本身。
谈谈你对IOC的理解
容器概念、控制反转、依赖注入
ioc容器:实际上就是个map (key,value),里面存的是各种对象(在xml里配置的bean节点、@repository、@service、@controller、@component),在项目启动的时候会读取配置文件里面的bean节点,根据全限定类名使用反射创建对象放到map里、扫描到打上上述注解的类还是通过反射创建对象放到map里。
这个时候map里就有各种对象了,接下来我们在代码里需要用到里面的对象时,再通过DI注入(autowired、resource等注解,xml里bean节点内的ref属性,项目启动的时候会读取xml节点ref属性根据id注入,也会扫描这些注解,根据类型或id注入;id就是对象名)。
控制反转:
没有引入IOC容器之前,对象A依赖于对象B,那么对象A在初始化或者运行到某一点的时候,自己必须主动去创建对象B或者使用已经创建的对象B。无论是创建还是使用对象B,控制权都在自己手上。
引入IOC容器之后,对象A与对象B之间失去了直接联系,当对象A运行到需要对象B的时候,IOC容器会主动创建一个对象B注入到对象A需要的地方。
通过前后的对比,不难看出来:对象A获得依赖对象B的过程,由主动行为变为了被动行为,控制权颠倒过来了,这就是“控制反转”这个名称的由来。
全部对象的控制权全部上交给"第三方”IOC容器,所以,IOC容器成了整个系统的关键核心,它起到了一种类似”粘合剂”的作用,把系统中的所有对象粘合在一起发挥作用,如果没有这个“粘合剂”,对象与对象之间会彼此失去联系,这就是有人把IOC容器比喻成"粘合剂”的由来。
依赖注入:
“获得依赖对象的过程被反转了”。控制被反转之后,获得依赖对象的过程由自身管理变为了由IOC容器主动注入。依赖注入是实现IOC的方法,就是由IOC容易在运行期间,动态地将某种依赖关系注入到对象之中。
阿里一面:介绍一下Spring,读过源码介绍一下大致流程
1.Spring是一个快速开发框架,Spring帮助程序员来管理对象
2.Spring的源码实现的是非常优秀的,设计模式的应用、并发安全的实现、面向接口的设计等
3.在创建Spring容器,也就是启动Spring时:
a.首先会进行扫描,扫描得到所有的BeanDefinition对象,并存在一个Map中
b.然后筛选出非懒加载的单例BeanDefinition进行创建Bean,对于多例Bean不需要在启动过程中去进行创建,对于多例Bean会在每次获取Bean时利用BeanDefinition去创建
c.利用BeanDefinition创建Bean就是Bean的创建生命周期,这期间包括了合并BeanDefinition、推断构造方法、实例化、属性填充、初始化前、初始化、初始化后等步骤,其中AOP就是发生在初始化后这一步骤中
4.单例Bean创建完了之后,Spring会发布一个容器启动事件
5.Spring启动结束
6.在源码中会更复杂,比如源码中会提供一些模板方法,让子类来实现,比如源码中还涉及到一些BeanFactoryPostProcessor和BeanPostProcessor的注册,Spring的扫描就是通过BenaFactoryPostProcessor来实现的,依赖注入就是通过BeanPostProcessor来实现的
7.在Spring启动过程中还会去处理@lmport等注解
描述一下Srping Bean的生命周期
- 解析类得到BeanDefinition
- 如果有多个构造方法,则要推断构造方法
- 确定好构造方法后,进行实例化得到一个对象
- 对对象中的加了@Autowired注解的属性进行属性赋值
- 回调Aware方法,比如BeanNameAware、BeanFactoryAware
- 调用BeanPostProcessor的初始化前的方法
- 调用初始化方法
- 调用BeanPostProcesspr的初始化后的方法,在这里进行AOP
- 如果当前创建的bean是单例的则会把bean放入单例池
- 使用bean
- Spring容器关闭时调用DisposableBean中destory()方法
京东二面:Spring用到了哪些设计模式
谈谈你对AOP的理解
系统是由许多不同的组件所组成的,每一个组件各负责一块特定功能。除了实现自身核心功能之外,这些组件还经常承担着额外的职责。例如日志、事务管理和安全这样的核心服务经常融入到自身具有核心业务逻辑的组件中去。这些系统服务经常被称为横切关注点,因为它们会跨越系统的多个组件。
当我们需要为分散的对象引入公共行为的时候,OOP则显得无能为力。也就是说,OOP允许你定义从上到下的关系,但并不适合定义从左到右的关系。例如日志功能。
日志代码往往水平地散布在所有对象层次中,而与它所散布到的对象的核心功能毫无关系。
在OOP设计中,它导致了大量代码的重复,而不利于各个模块的重用。
AOP:将程序中的交叉业务逻辑(比如安全,日志,事务等),封装成一个切面,然后注入到目标对象(具体业务逻辑)中去。AOP可以对某个对象或某些对象的功能进行增强,比如对象中的方法进行增强,可以在执行某个方法之前额外的做一些事情,在某个方法执行之后额外的做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