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该怎么处理婆媳关系?

母爱是伟大的,天下的母亲都爱自己的儿子,而儿子都是爱自己的媳妇的,那么爱屋及乌,婆婆肯定也是爱儿媳妇的。

但是当你去问任何一个婆婆,问她爱不爱自己的儿媳妇,绝大部分婆婆会尴尬笑笑沉默,少数婆婆会翻白眼骂你神经病。

为什么会这样?

1

刘女士和老伴的儿子儿媳妇跟他们住一起,三年前有了小孙女,儿子儿媳妇都有工作,早出晚归。还有个小姑子,已经结婚生育,偶尔会带着两岁的熊孩子过来吃个饭跟小孙女抢零食玩具。

刘女士打小疼爱儿女,当初儿子带着女友面试,不,当初见家长的时候,她也担心未来儿媳妇的人品性格家庭背景。

儿子既然已经把人带回来了,就意味着除非有重大的不可接受事项,例如儿子和女友是亲兄妹、亲家是世仇、女友是通缉犯等等。

否则又怎么可能单凭放倒个扫把不捡起来就不通过这种形式去否定别人,毕竟真正跟儿媳妇生活的是儿子,更何况不是说了永远别试探人性嘛。

其实跟儿媳妇生活的是母亲,大家清醒的非工作时间大部分都是客厅厨房度过的,所以肯定会有交集。

儿媳妇也只是普通女孩子一个,跟儿子一样,年轻人的优缺点都有,但是刚过门的时候,一切都是新鲜美好的,婆媳之间同样美好,例如儿媳妇出去夜宵,有时候还会带回来一些小龙虾烧烤之类的孝敬老人家。

儿子结婚第一年,婆媳之间的小摩擦瞬间就能化解,有时候打扫卫生不小心打破了儿媳妇的香水,道个歉就完事,都不需要补上,客客气气的。

儿子结婚第二年,他们仍没有要小孩的打算,说是年轻还想浪漫两年,刘女士心里着急,但也没有反对。

年轻人本来就喜欢玩,刘女士只好苦口婆心提醒儿媳,不要经常吃夜宵,别吃垃圾食品,可是儿媳妇却对刘女士的关心表现得逐渐不耐烦,对她的叮嘱也是左耳进右耳出。

后来,儿媳妇开始频繁回娘家住,儿子夫妻感情良好无异常,但是这举动却惹得刘女士有点疑虑,是否自己的行为引起了儿媳妇的不满,让她回娘家逃避?

儿媳妇对儿子还是贴心的,但是对自己仿佛不太上心,一次自己感冒了半个月,儿媳妇除了叮嘱她多喝水要去医院看看之后,便再无表示,后来还是儿子带自己去的医院。

去医院回来之后,儿媳妇对此又似乎意见,一直数落儿子为何不让她带刘女士去,甚至还有点怪刘女士不跟她说。

刘女士明明什么都没做错,怎么婆媳关系就越走越远呢?

幸好第三年,儿子夫妻二人仿佛感受到老母亲内心的召唤,居然就怀上了,一直任性的两位年轻人终于开窍,不再到处乱蹦,夜晚也不出去了,安心休养静待宝宝出生。


刘女士此时喜上心头,儿媳妇虽然偶有小情绪,但是刘女士毫不介怀,放宽心悉心照顾,儿媳妇仿佛对婆婆有了强烈的依赖感,两人的关系十分亲近。

小孙女出生之后,刘女士并不重男轻女,而且国家二胎兜底,说不定接下来就放开三胎四胎政策了,她抱着孙女,看了看阳台挂满果实的石榴树,感觉万事大吉,儿孙满堂。

孙女慢慢长大,小姑子迎来了结婚生子,刘女士喜上眉梢,儿媳妇精神却不太好,似乎又对刘女士有了意见,常常和儿子在房间嘀咕,又偶尔会哭,刘女士莫名其妙,她做错什么了嘛,婆媳关系的缝隙像是被人撕扯着,越来越裂。

真正矛盾的爆发是在小姑子带着她两岁的小外孙回来过孙女三岁的生日,小姑子给孙女送了玩具之后,小外孙不乐意了,非要孙女的新玩具,哭得凄惨。

刘女士也疼小外孙,没办法了,毕竟是小姑子买的,只能把孙女的新玩具给了小外孙,结果孙女也哭了起来。


这下儿媳妇不满了,给出去的东西怎么能要回来呢?小外孙是孙,孙女就不是孙了吗?每次女儿来就大鱼大肉款待,两个人回房间说悄悄话,这儿媳妇是不是就比不上女儿?

刘女士一惊,含辛茹苦带着孙女,换来的非但不是关心理解尊重,反而变成了这等误会?

小姑子也不乐意,一连串反问咄咄逼人:我跟妈亲,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这礼物也是我买的,说话至于那么过分吗?你为我妈做过什么?

最终礼物还是给了孙女,但是一席晚宴,冷冷吃完饭收场。


自此以后,婆媳关系更加疏远,刘女士自认为堂堂正正做人,礼义廉耻在心中,难道是儿媳人品有问题?当初可是很好的啊,百思不得其解。

我们分析人的行为心理,很多人喜欢从小时候的经历分析,例如家庭变故、校园霸凌、性侵暴力等等,但除此之外,难道没有一些别的原因吗?

当然有,如果继续深挖,还有一种行为心理,就是人的本能。

人的求生畏险本能导致我们对陌生环境产生的不安全感,对陌生人产生的自我保护感,以及对于母体的依赖感。

看似简单的道理每个人都懂,但当人身在其中,便迷失自我,不知所措。

2

我们尝试用以上的道理,分析刘女士儿媳妇的行为心理:

一、儿媳妇当初嫁入家门,无论她的行为是多么放得开,但内心深处面对未知的环境肯定是不安的,这是人本能对她的影响,无法避免。

很多儿媳妇刚结婚的时候特别粘着丈夫,其实这就是内心的不安全导致的,她只能找熟悉的人,也会想着娘家。但很多婆婆却看不惯,认为儿子有了媳妇忘了娘,也认为媳妇过门还想跑,赔本了,从而对儿媳产生敌意。其实大可不必,这时候想想自己也是媳妇过来的,你希望你婆婆当时恨你吗?

二、儿媳妇是第一次给人当儿媳妇,以前在自己父母面前,那肯定是随心所欲地过日子,在适应新的家庭过程中,如果不知道如何做好,那只有保持以往的习惯,该吃吃该玩玩,只有这样,稳定的习惯才能让自己内心稳定下来。

有些婆婆看到新进家门的儿媳妇有些不良的习惯,看不惯但又不说,导致儿媳妇以为婆婆家也是这样,就会埋下矛盾的种子。其实完全可以态度友好地提醒——“咱家的习惯是这样这样,你刚来还不习惯没关系”,这样儿媳妇是能接受的。

三、很少儿女能做到对父母关心无微不至,融入新家庭后,把新家当家了,儿媳妇怎么对自己的爸妈,就有可能怎么对自己的公婆。

刘女士儿媳妇结婚两年,适应了陌生的环境后开始奔放,于是不经意间必然会延续在原生家庭的一些习惯,例如对婆婆的话,请问哪个孩子会喜欢听爸妈的啰嗦呢?

对于婆婆生病,她就认为关心婆婆之后,婆婆如果有需要一定会像亲生父母一样要求自己,所以后面才会怪丈夫不直接说,其实儿媳的内心已经把这里当成了真的家,婆婆也是可以直接对自己提要求的亲人。

至于护着自己孩子和小姑子争风吃醋,就是母亲的本能,以及渴望得到在这个家的认可,渴望得到公平。

四、自己成为父母后,多重身份交集,身心矛盾冲突。

怀胎十月,孩子脱离母体之后,会产生不舍感,会对自己重新定义,会迷茫疑惑,甚至有些会产后抑郁,所以婆婆对于儿媳的一些反常的行为,如她对丈夫的无理取闹、情绪失控等可以耐心安抚,甚至可以静观其变,等这段日子过去,自然就好。

所以,我们看懂了这些心理,自然就明白这些行为的原因,不至于会误解。

但仅此而已,只会分析,跟那些喊“你行你上”的键盘侠又有什么区别呢?

3

如果要解决好婆媳的关系,结合上述的分析,站在什么样的结果需要什么样的行为来反推,那婆婆又应该怎么做?

一、赋予角色,尊重习惯,明确责任

儿媳妇新进家门时,婆婆的传帮带非常有必要,这是婆婆恩威并授的重大机会,所以既要给儿媳妇讲讲家里的风俗人情规矩,又要问清楚她的习惯爱好,给她关怀和支持让她度过适应期。

家里规矩都定好了,就要跟儿媳妇说是她当家作主,家里的传承她也要维护,大事她说了算,婆婆只会做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外人面前多说她的好话,多表扬。

王熙凤是王熙凤,但贾府的最高权力者是贾母。

二、要有自己的生活爱好,别围着儿子儿媳妇转,适度退出

儿子成家之后,预示着婆婆不再是陪伴他的最重要的人,不能用所谓的孝顺去捆绑着儿子,别介入儿子的生活太深,别以为儿子没了母亲的关爱会过得不好,儿子不是巨婴,让儿媳妇管儿子,就算无理取闹也别看不惯,要想着儿媳妇是他自己找的,自作自受。

婆婆实在想管,那就多去跳跳广场舞,多唠叨自己的老头,反正他那么多年过来也已经百毒不侵了。

严格来说,孩子成年就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风险意识之后,就渴望脱离母体,自己闯荡,这时候越管他,关系越差!

儿子儿媳妇对长辈的要求,仅仅是他们有需求长辈能帮忙这一项,如果没有需求他们恨不得敬而远之,绝不会认为长辈不唠叨就是不关心他们。但这不代表他们不尽义务,那是另外一个维度。

三、尊重亲家,有来有往。

公婆们多跟亲家互动,微信加上,微信群聊上,离得近平时约上聚餐吃饭庆祝,多发孩子的动态给外公外婆,多在亲家面前表扬儿媳妇,多让儿媳妇关心亲家,这些没有成本的行为,却能收获儿媳妇本能地向婆婆的心,同时能收获儿媳妇和小姑子的友好感情。

四、明确边界,心放宽,公平对待。

最好的共识是婆媳都明白彼此确实只是婆媳,双方的关系因儿子丈夫而建立并围绕着这个角色展开,婆婆对于媳妇儿需放宽心,实际上儿媳妇很多情绪,根本不是针对婆婆。

而对待儿子女儿儿媳应该一视同仁,甚至应该偏向儿媳妇,因为儿子女儿是血缘关系,打不散骂不跑的。

例如在小孙女生日礼物这件事情上,刘女士把礼物递给儿媳妇说一句:“来,我儿媳妇说了算!”,儿媳妇只会哄着女儿礼物把礼物让给小姑子的孩子玩一会,绝对不会尴尬收场。

4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婆媳关系的好坏取决于两个人,只要两个人都没私心,都想家里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家和万事兴,任何一方愿意踏出第一步,另外一方也必将会迈出一步,心甘情愿才会有双向奔赴。

在过母亲节的晚宴上,儿媳妇受到孩子说“妈妈我爱你”的感染后,真心对婆婆说一声:妈,我爱你。

还是可以期待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婆婆该怎么处理婆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