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还有没有社会影响和价值

读马哲,“王阳明是唯心主义的代表……‘我思故我在’”等等。读《明朝那些事儿》,王阳明是既能运筹帷幄又能带兵战斗的领袖,又是知前虑后开创新知的哲人先贤。读度阴山《知行合一——王阳明》,绘声绘色故事性带来的是沉浸式体感,仿佛读者就是生活在他那个年代,生活在他身边,是他的弟子,他的亲人,他的粉丝,他的随从,身临其境,360度环绕立体认识王阳明本尊,其经历,其意志,其思想,其创新——以为了然在心。读到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李贽篇,“心学一经风行,各人以直觉为主宰,全部经典就可以弃置不顾。李贽全凭个人感觉和见解解释经典又是一例”;读李贽与耿定向的辩论与分裂——越读越迷惑起来,读不懂李贽(对于海瑞简洁而准确的评价倒是令人赞赏有加),更读不懂王阳明心学了。读樊树志教学点拨式《国史十六讲》中《第十讲 儒学的下发展极其社会影响》“无论我们如何对阳明心学进行如何的批判,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他强调,‘以无心之是非为是非’,而不必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也不必以朱子之是非为是非。”“李贽把王阳明关于不必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观点,发挥到极致。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言必称孔子,不敢越雷池一步。他认为遵守这一传统习惯是没有出息的,并且用极为机智的逻辑来加以证明……”

果真是“学者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朱子学和阳明学加以比较、评判,决定学术的取舍和走向。

这个评价着实客观、公正,意义非凡。似乎才醍醐灌顶,豁然贯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外,书还得博览,所谓博观而约取。

还是细细读读樊树志的文字:

“东林学派的顾宪成、高攀龙诸君子,对当时风靡的阳明学加以检讨,意欲拨乱反正,推崇朱子学,以继承正统学脉为己任。顾宪成对于王阳明主张不必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观点,给与这样的评价:‘阳明得力处在此,而其未尽处亦在此’;‘其势必至自专自用,凭恃聪明,轻侮先圣,注脚六经,高谈阔论,无复忌惮’。高攀龙在肯定阳明先生‘扫荡廓清之功’的同时,指出他自己也意识到‘有流入空虚为脱落新奇之论’的危险;至于王学末流更加等而下之,‘以虚见为实悟,任性为率真’,‘人人自谓得孔子真面目,而不知愈失其精神’”。

此番文字,值得深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儒学还有没有社会影响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