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度的人》|跳出“舒适的枷锁”(6/8)

在老师的推荐书单里,《单向度的人》书名吸引到了我,我开始问自己:什么是“单向度”呢?于是我带着这个问题打开了这本书。开篇第一句“在先进的工业文明中,一种舒适、顺畅、合理、民主的不自由盛行,这是技术进步的象征”在我看来一下抓住了现代社会的驳论:技术让我们喝上了咖啡,却让我们忘记了诗和远方。

所以今天就想通过三个问题进行对文本的深入思考:什么是“单向度”?为什么当今社会的单向度程度反升不降?如何逃离“单向度”所造成的“舒适的枷锁”?

1.什么是“单向度”

作者马尔库塞在书中提出了“单向度”理论,它指出当代工业社会是一个虚假繁荣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之下,人们的真正需求被成功的压抑。他认为技术的进步并没有给人们带来真实需要的满足,而是对私人空间的不断入侵,使人的主体地位不断丧失,最终成为缺乏批判精神与反对精神的单一维度的个人,社会成为没有异议与反抗的一维度的社会。就有了“单向度的人”与“单向度的社会”。生活在社会中的单向度的人也就是对于社会只有肯定的认可, 而没有否定批判性的反对向度, 人的本能被社会所压抑着, 同时也是社会进行统治的工具。

他在书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一种舒舒服服,平平稳稳、合理又民主的不自由在发达的工业文明中流行......人们享受着富裕的生活,实际上却处于一种总体性的控制之中,不知不觉的丧尸了自由。因为这种自由太舒适了,人们难以察觉,也无从反抗,只能声线其中无法自拔。”虽然这本书写于上世纪,但这段话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也得以印证。

作者从工业社会里发现单向度社会及人的存在,但其实现如今也同样如此,甚至单向度程度加重。互联网从诞生之日起,便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它让人以新载体、新视角去认识世界。互联网在不断渗透着人类的生活,打开了人类的新世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但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其消极作用,影响人的思维观念,使人们不再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而一味地相信网络,受网络的牵制,最终逐渐丧失主体地位。所以,在网络环境下,人的单向度化没有消减,反而进一步强化。那为什么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单向度现象不断加深呢?

2.舒适的枷锁

当沉迷手机成为普遍现象,人们就越来越容易被虚假需求吸引而产生大量的购买欲,但这本质其实是营销的作用与意义,我们乐此不疲地享受着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并被数字化所利用,其本质又是资本渴望得到的结果。当我们在移动终端付出了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和其他一切时,我们既是分子也是分母,自由与枷锁融为一体,难以割舍。

马尔库塞在书中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极其丰富的物质世界与极度匮乏的精神世界之间的强烈反差,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中的人们丧失了批判精神,而仅留下了虚伪的肯定和盲目的赞同,最终沦为“单向度的人”。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生活在现实版舒适的枷锁之下,我们中的很多人都“熬着最长的夜,加着最晚的班,买着最贵的面膜,在舒适的健身房里消费······并且这么做又是为了熬最长的夜、加最晚的班······看似都是自主选择,但实际上却陷入循环,成为了自由的枷锁。

“人的异化”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谈到,人的异化,是人与其创造的客体的分离。人的异化就是本来由人所生产和创造出来的应当属于人的东西不再属于人,而成为异己的,与人对立和反对人的东西。一方面,媒介给人们虚拟出了一个热闹繁荣的、物质极端发达的多彩世界,通过“物质”的充溢把人渐渐“非人”化,使之沦为整日为物质而疲于奔命的忠实奴隶,使之渐渐失去了“自然人”的自由。

人类悠闲而傲慢的躺在自以为是的物质温床上,做着“自由”的美梦,还不自知自己已经戴上了金钱的镣铐,套上了商品的枷锁。而这个世界正以貌似自由代替不自由,以购买和享用的“快感”来麻痹人们的思考,以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来刺激人们加快堕落为奴的脚步。人越来越脱离人的自然本质状态,一步步的趋向物化和符号化。就连购买商品这一行为都慢慢跨越了使用“使用价值”的经济学范畴,而愈来愈像是在购买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符。

这就好比中产阶级在频频光顾所谓的高雅音乐会,其实音乐会提供的只是主体内在性的虚假幻觉,为的是暗示主体地位和教养的虚假协调;上流社会的精英人士整日披金戴银、名牌武装自我,其实金银和名牌的不停替换提供的只是主体自我周期性的身份认同,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暗示主体成功和财富的虚妄满足。

3.如何走出枷锁

当我带着这三个问题读完整本书,我愈发感受到当今社会“单向度”程度之深,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盯着各式各样的网络信息,没有独立的思考,有的只是机械式的接受,好似一个“无情的阅读机器”。马尔库塞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有效地窒息那些要求自由的需要”, 其根源在于科技对人和社会的操控和控制所导致的异化状态。科技社会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的便利,让我们沉浸在舒适的枷锁中却不自知。但我们需要及时从舒适的枷锁中跳出来,培养自我的批判性思维。

培养自我的批判性思维

舒适的枷锁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带来便利和愉悦,同时必然产生着伤害,比如迷茫和焦虑。当然,马尔库塞是主张抗争的。虽然困难,至少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意识地警示享乐主义,比如离开城市返璞归真,大量阅读、钻研某类文化知识、某种专业技能、运动等。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简单的方式,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走出这个无限循环。

在网络生活中,面对别人的问题与观点要敢于质疑与挑战。 以自我问答方式,从多个角度思考,强化问题意识,进而形成批判性思维。但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我们须有理有据的进行质疑,提出问题,拿出证据。

培养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消解单向度,对我们个人而言,必须树立独立意识,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克服懒惰,加强自我管理,增强自我的主体地位,增强自我思考能力。

全书的第三部分是马尔库塞提出的解决方案,虽然篇幅相对前面两部分来说很短,但某些段落极具煽动性。它把超越单向度的任务交给了两个对象,一个是哲学,因为哲学的历史任务就是说和现实不一样的语言,表达和现实相反的观念。这样会使相当一部分人觉醒,从而为实际行动打下基础。第二个对象是几类人,概括的说,是社会的边缘群体,他们是未来行动的主角。作者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技术的进步还很少惠及这类人,他们独立于社会的程度最高。

所以在全书的结尾处,马尔库塞引用了本雅明的一句话,“只是因为有了那些不抱希望的人,希望才赐予了我们。”

也许马尔库塞说的对,哲学和社会的边缘群体更容易独立于社会有自己的思维逻辑,但我们也不能沉浸在现在社会所带给我们的“舒适的枷锁”中,我们必须跳出沉默的螺旋。

你可能感兴趣的:(《单向度的人》|跳出“舒适的枷锁”(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