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诗旅|夜来听雨,点点春绪

收到小伙伴的宝贵来信,建议可以时不时分享一些不常接触到的古诗词,

于是时绪把做到一半的作业丢在一边,一顿操作就有了这篇推文(希望能够达到这位伙伴的预期),

果然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话,动力二话不说就爆发了.

现在刚过惊蛰几天,春意方兴未艾,所以,就来一场春意诗旅吧.

01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时入二月,春回大地而万物复苏,

处处是朦胧的春雾,野草渐渐吐露新芽,风吹杨柳,杨柳拂岸.

度过漫长萧索的冬天,终于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季,真是无酒醉人人自醉.恰好早早放学的儿童回来了,急急忙忙趁着有风而放起了风筝.

每个人都有个或长或短的懵懂无忧的童年,

虽然时光已逝,但“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管这一路走来如何,且放空思绪,以今春之物回望那些年那些景以及那些人那些事,相信存于心底的柔软总会反馈以一种莫名的力量.

02

要说春天的标志事物,最有说服力和魅力的应该非春雨莫属。

它是《春夜喜雨》中随风入夜,润物无声的知时好雨,

也具《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里搅落春花,引人遐思的有趣形象。

寻常的春雨描写尚且如此,何况结合了春雨和农家的诗篇,当二者邂逅,它们对情感的触动愈加强烈。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唐·贯休《春晚书山家》

柴门一片寂静,屋里米饭香喷喷;春雨过后天放晴,农家炊烟缓缓上升。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宋·秦观《春日》

一声春雷,落下千万丝绵绵细雨。

雨后初晴,碧绿的琉璃瓦被春雨洗得干干净净;瓦上沾着的水珠,在阳光的辉映下浮光闪闪,令人心旷神怡。

出身农家的时绪读到这两首诗时,不仅被词句所刻画的唯美意境感动,对过往的情怀也被瞬间勾起。

时绪对小时候的一个情景大概会牢记一生:

每逢下雨天,父母便不用去工作,家人可以有更多的温馨的相处时间。

到了傍晚,当他们为晚饭忙碌起来,

我便在卧室书桌前静静地看雨,听雨——远处山雨朦胧,邻家炊烟袅袅,

雨下得淅淅沥沥,把树叶、竹叶和花花草草打得东摇西晃,也把废弃的老砖房屋顶的青瓦洗刷得崭新干净,偶尔还传来几声鸡鸣……

彼时只是不知不觉地沉醉其中,长大后回想,农家最惬意和温馨的时光应该就是这样的了。

03

玉楼春·春恨(宋·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年少的你总能轻易抛弃送别之人登程远去,

而留在原地的我常被楼头的五更钟声惊醒,离别的长亭总浮现于脑海,花底飘洒的三月春雨也增添了我的愁思。

无情人哪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恼,一寸相思竟然能化作日常的千丝万缕;

天涯海角就算再远也有尽头,然而相思之苦却无终了。

确实是多情总被无情恼,可陷于爱恋不是所能预料的,困于离情也并非心之所愿。

都说记忆是相聚,放下是自由,那痛苦的记忆是什么?与意愿相悖的放下又当如何?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此去经年,惟望珍重。

04

贺圣朝·留别(宋·叶清臣)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斟满美酒,请求你不要匆匆离去。

剩下的三分春色,二分是离愁别绪,一分充满凄风苦雨。

花开花谢,年年如此,但相思之情又有多少?

让我们高歌畅饮,莫谈伤怀之事;明年牡丹花开之时,我们会相逢何处呢?

朋友,是人活于世不可或缺的一种羁绊;

别离虽苦,但别离和欢聚一样,都能加强这种羁绊;

不管是聚,抑或是散,那些当时看来平常无奇的交汇,都是能够支撑一生的重要力量。

//////////

文:时绪

编辑:时绪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意诗旅|夜来听雨,点点春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