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了《知行合一王阳明》。这本书虽然写的得稍微有点平常,解剖还不是太深,但是它记载了很多历史。所以不用太细观看,大略翻一遍或者看视频“90分钟看完《知行合一王阳明》”就行了。这一本书感觉很好看的原因就是王阳明本人很厉害,有许多传奇故事。那么王阳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王阳明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他创立了阳明心学,用他的心学平定了盗匪、宁王,并且他的心学还让后世的很多人赞叹、受益,比如大名鼎鼎的明治维新就是基于他的心学才获得成功的。
他在小时候就非同寻常。他很聪明,背了很多书,而且好奇心极强,总是问出一些很难的问题。大一些时可以轻松做出很好的诗。他总是学一些当时看来是乱七八糟的东西,比如养生术和军事。这些他的爸妈都很看不惯,总是阻止他去学。平常的学习对于王阳明来说简单、枯燥,他就把许多精力放在了其他事情上了。他的爸爸太注重读书做官了,就像现在的家长,让孩子枯燥地学习,把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都埋没了,还让孩子对学习反感。更好的就是像王阳明的爷爷那样,让孩子放飞自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找到目标。这也怪王华只知道科举是出路。
然而面对这些阻挡,王阳明继续做了下去。主要是因为他的爷爷的支持,但是也有他的自身原因。他有那种永远精力充沛的感觉。他坚持不懈地去寻求新鲜的事物,并且人生目标也非常远大,是想当圣贤。这个还是他的智慧导致的。后来他结婚的前夕找到了一个道士。两人聊得很投机,知直到第二天早上王阳明才想起婚姻的事。他由于太聪明,所以感到很孤独,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他非常的高兴专注。另外就是他当时也专注于研究朱熹理学。他非常想成为圣贤,所以他请教大理学家娄谅如何成为圣贤。当娄谅告诉他格物的时候,他就真的带着朋友格竹子,甚至让自己都昏迷了。他因为太想成为厉害的人,毅力会很强大。
后来他一下子考中了秀才,却一直停留在下一关。这是因为他一心想成为圣贤。但是后来别人告诉他科举是唯一的平台,他只好专心考中进士。他一开始以为这下就好了。王阳明很正直。当刘瑾在宫中作乱时,王阳明就写给皇上说应该听南京监察官的话。但是他没想到刘瑾把这个都当做是要夺走自己的权力,直接把王阳明关到锦衣卫大牢里了。
甚至可以说刘瑾帮了王阳明一把。他在牢里面尝到了以前没有受过的苦头,大大地锻炼了自己的心性,使他的包容度提高了很多。他现在更开朗了,所以当他被调到龙场驿站时,他还是非常高兴的。当他到了之后,他才发现那里也很难,但是有了大牢的经历,他还是自得其乐。他亲切地给当地的土著讲课,即使有很多都没来,他克服了王质砸场子的问题。他有同理心,对一个远方来的小吏哀悼,写了一篇古文纪念他。后来,由于他很优秀,所以被请到了贵阳讲课。当然,贵州这种小地方已经容不下他了。王阳明现在已经不把环境条件不好的地方当做折磨了,而是他去磨炼、实践的地方。
王阳明又被调到了庐陵。这个不是上级对他好,而是庐陵是刁民聚集的地方,但是王阳明再次把它当做了一个挑战。他刚到庐陵,老百姓就请求减税。王阳明发现这个税收是上级给的,于是就凭他的写作技巧成功让上面的人免了税收。然后他就设立了合理的奖惩制度,让百姓为了利益和良心会去做好事。他又开始孜孜不倦地传播心学,很多人从此心性提高了。
之后有一位很有眼光的叫王琼的人看重王阳明,就让皇上把他提拔了,当了江西一带削匪的首领。他先在路上让各个船插上官旗,水盗不敢攻击。王阳明到了之后发现山贼不是一天长出来的,而是长期官府的腐败导致的。这些官兵非常破烂,也只有几千人。更糟糕的是,老百姓甚至也对山贼很好。王阳明先把兵中厉害的那些挑出来训练,又重复实行了商鞅的旧法:老百姓十家一起,若有一家藏盗,其他家牵连。这让老百姓为了良心,不敢藏匿盗匪。之后他就精心研究起了山贼。他先瞄准了詹师富。他用计谋,使几千官兵打败了詹师富的上万人。但是后来有一次他差点被詹师富杀掉,所以他开始谨慎面对敌人。他的战绩非凡。他先后灭掉了詹师富、陈日能、谢志山、蓝天凤、高快马和最厉害的——池仲容。这一切王阳明只花了1年3个月就完成了,估计在当时甚至全历史都是世界纪录。
王阳明虽然现在身体已经不太好了,但是王琼还是坚持让他接着当官。就在同时,宁王朱宸濠突然叛变了。这个让王阳明吓了一跳。他当时没有多少兵力,并且皇帝的军队走得非常慢。王阳明只好自己行动。他先大张旗鼓地说宁王多坏多坏,又虚张声势说自己有很多人。宁王虽然在外面打胜仗,但是还是有点慌了。王阳明又离间宁王的谋士,让宁王起了疑心,就不听谋士说的话了。后来他们提的很好的建议宁王没有听,所以错过了很好的机会。王阳明又攻下南昌成,让宁王士气大衰。他安抚百姓,让南昌人归顺王阳明了。他们在打水战时王阳明就用了周瑜的火烧法。最后他平定了朱宸濠的叛乱,只用了一个半月,皇帝的军队还没到呢!
但是更难的在后面。由于皇帝想让自己占有更多功劳,所以就让太监张忠派出锦衣卫,要王阳明交宁王朱宸濠。王阳明巧用方法夸奖了锦衣卫一番,把锦衣卫感动了,所以他没有继续要求。张忠又派出东厂的人来。这一次王阳明让他们自己处理了他们和宁王是好朋友的册子,他们也被感动了。张忠大怒。他再派出一个太监拿人。王阳明让他自己承担所有责任时,这个太监又被吓跑了。王阳明用他自己的智慧,成功地阻止了太监抢人。
他们的士兵现在已经渐渐开始归顺王阳明了,所以他们在南昌已经抢夺不下去了。但是他们还是想夺得功勋。当大太监张永承诺王阳明交出功劳,他们就走人时,王阳明不管自己的利益,为了百姓不被皇帝搜刮,就真的乖乖让皇帝抢了功劳。后来他说不要太注重功名,做事锻炼自己才最重要。
他之后在老家教书。但是他还是太厉害了。广西有人叛乱了。官府前去平定之后,他的部下又叛变了。这次官府想到了王阳明。之前大家都推荐王阳明去,但是官府一直觉得王阳明名气太大,会影响他们,只是现在确实没人了。当时他的身体很不好,但是王阳明还是坚持过去。在一路上,王阳明都非常受百姓的尊捧。到了广西之后,王阳明就凭几封信,激起了叛军想重新做好人,得到功勋的愿望,不费一兵一卒就平定了叛乱。他又巧妙让叛军去攻打广西的山贼,既让他们戴罪立功,又容易平定山贼,一举两得。他用飘忽不定的方式,让山贼放松了警惕。最后,花了很少的钱就摆平了山贼。
他在广西也不忘传播他的心学,广西的很多人都反省了自己,提升了很多。但是当时他的身体特别不好,都快要去世了。他想等到皇帝让他退休,于是走得很慢,可惜皇帝的诏书一直都没来。走到江西时,王阳明已经要撑不住了,留下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就去世了,享年56岁。
有一些事情是命运决定的,比如说天才。王阳明很大一部分的智慧是他天生就有的,这也是他悟道的原因之一,但是这是次要的。所以他天生就精神充沛,喜欢尝试新的事物。这就是他能轻松作诗,想成为圣贤的原因,也是后来因为智慧和道士谈话、格竹子、不考进士。
但是仅此是不够的。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环境。世界上想王阳明这样的天才其实有上千万的。那么为什么成功的人那么少呢?就是环境因素。虽然王阳明的爸爸特别保守,不希望王阳明去搞一些与科举无关的东西。但是王阳明的爷爷就比较好,会给王阳明更多自由,成就了他多才多艺的少年时光。我的爸爸也是。我的爷爷虽然天天打麻将,没有什么目标,但是我的太爷爷就非常注重教育,所以我爸爸才脱颖而出。我以后要给孩子提供一个非常好的环境,要以身作则。
之后就需要一把外力就可以了。这个就是《穷查理宝典》里面提到的压力倾向。刘瑾就是这样一股外力。他让王阳明金锦衣卫大牢之后,王阳明体会到了以前没有的痛苦,心情开朗了很多,不在那么追求完美了(比如只有苦读经书才能做圣贤)。就是这时候他培养出来他的“知行合一”的根基。
后来他到了龙场就是下一股外力。在龙场的生活经历让他知道了真正得道的方法是在世上练习,并且总结和反省。在那里,他终于龙场悟道,创立了阳明心学。这个我会着重讲的。
他在削匪的时候就开始用上了他的心学,并且不断提高。在他消灭宁王时他的境界已经很高了。再到后来她处理小人的事情,到广西平乱时,他几乎已经无人可敌,用了很巧妙的方法处理了事项。他临死前的一句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代表了他认为这一生不是虚过的,他非常满足,没有什么后悔的地方。
他对付敌人的方法就是假装反复无常,让敌人不知所措,然后再来一个真的,别人就招架不住了。这个在散打里面也有。有一些拳腿是虚的,为了引诱别人到另一个地方,然后再一记实拳,就能把别人打趴。这个我还需要再继续练习。我摔跤时就从来都是实的。
然后我对阳明心学也有感悟。阳明心学主要讲的是“知行合一”。他强调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良知,知识还没有挖掘出来而已。让人内心的良知出来的方法就是要在世上磨炼。之后要以自己的良知来行动,而不是追求名利。我觉得我这一点做得不是很好。虽然我写文章比较要求我的质量,但是看到别人加速赶完(即使文章一塌糊涂),我心里还是有点不爽。我很想赶超他们。我可能也得需要经过某一件比较大的事情才能让我真正摆脱名利的困扰。
那么王阳明为什么不把山贼的良知挖掘出来呢?因为成本太高了。每个人的良知隐藏在心里的程度不同。如果坏事做多了,良知会隐藏的更深,要挖掘出来就更困难。所以王阳明可以比较轻松让老百姓学他的心学,甚至能让水盗归顺,但是还是得忍痛杀掉山贼。
最后,我还有一些其他感悟。我现在更加知道了一本书,如果纪实性比较强,可以略看,甚至可以看一页条一页,这样也能记得住内容。我再次感觉质量还是比速度更重要一些。我还知道了在写作时可以订一个目标,让这次比上次快,还要保持原来的质量,这样每次才能突破。不过我这次速度的确太慢了一点,不仅仅因为我追求完美,还有我经常会被其他东西,比如妹妹和蒜苗吸引过去。我下次定个时间,二小时看一次蒜苗、带妹妹就行了。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