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学问的状态

图片发自App

能够直接在当下全然地去体验就是活出学问,而无关我在干什么,在哪里,和谁见面,上了什么课程。我此刻知道我在写下的每一个字就是活出学问。



一早起来准备好今天的午饭和晚饭,把羊肉焯水放在高压锅里焖,随即就去做今天的运动了,8点再做一个小瓜炒杂菌就好。

等我做完运动羊排已经焖好,打开一看只有几块肉在汤里泡澡,没有胡萝卜,显得很单薄并且少,难怪昨天卖肉的师傅让我多买点,说羊肉煮熟后会缩水。

脑子里习惯地闪现一个念头,wow,不够吃,油脂会不会太少啊,要不要加两个蛋?

这个念在脑子里存活了很久,以往当我升起这个念头的时候,我采取的行动是马上从冰箱里拿出几个鸡蛋蒸上备用,或者提醒自己吃午饭的时候再去买点啥补充。




“不够吃,油脂太少”这个念的背后是潜在的担心,害怕自己因为吃地不满足而去暴食。
我没有觉察这个念,转而去准备鸡蛋或者其他食物就是对这个念的抓取和认同。
继而我看到这个念头背后的限制性信念是,吃地少一定吃不饱,饱就等同于满足。

我意识到这是需要我用行动来翻转的时刻,焦点收回来,活此刻,那要如何做呢,有那么几秒钟困惑。

想起手上在清洗松茸菌,好,那就从认真地清洗蔬菜开始。

当我把注意力放在手头清洗的活儿上,很神奇,我脑子清晰起来,带着好奇,欣喜去清理食材,看食物的纹理,放点耐心当佐料去做菜,观察食物在锅里如何变色,什么时候出水;用好看的食盒盛上;中午吃饭一口一口感受湿度、味道、热度,咀嚼的越充分,胃酸分泌足够不需要太多食物就能让自己吃满足。这就是用行动来破除限制性信念。




吃饱是对食物量的满足,营养足够是对食物质的要求,然真正的满足不仅仅是体现在食物质量上,更多的是对自己厨艺的欣赏,发现新食材的惊喜,和每一个食物约会的奇妙,说到底是内心对自己的深层认可,体现在“我”对“自己”做出来的食物上的接纳上。如果一个不认可不接纳自己的人,自然对自己产出的“成品”也不可能接纳,我们总是不放过自己的孩子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不用担心不知道如何做,如果实在不知道当下的念升起要如何回应的时候,去和自己对话吧。

比如:我看到你因为暴食有一个自责的念头升起,

你想告诉我什么呢。我愿意现在把这个自责的念头放下,并且对你负全责。来,我们专注地干活吧。

事实上只是去看到,对于看到的“念”什么都不做,只是继续回到手头的事情就是最好的回应。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出学问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