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拜年

关于“印象中最深刻的春节”这一话题,不是没有,只是太过于悲伤,而无从动笔。人们常说文字是情绪的出口,可以在写作中来抒缓自己的感情。只是,我太懦弱,懦弱得不敢去回忆。

循着文字可以追溯到过去,而有些事情无需载体却永远永远铭刻在心里。

剩下的就是平淡、无奇、安静的春节。差不多半个世纪,我就是这样过来的。

也有仪式感,贴春联,迎新纳福,挂大红灯笼等等。只是内心从小就觉得缺了一点什么。

记事起,我就讨厌走亲戚。我讨厌成为众人口中那个拿去比较或被比较的人。

父母众多的兄弟姐妹中,我只喜欢去舅舅一家。因为我出生在那个门前有着一口池塘,门后有一片竹林的农家小院。

舅妈的慈爱和善,也是我愿意去的原因。剩下的亲戚小时候因为不能自理,只能随父母一同挨家逐户地去拜访,导致留给我的心理阴影是如今十分讨厌“走亲戚”。

每次当亲戚们回拜我家时,总是简单地打个招呼后就把自己一个人锁在房间,直到吃饭时才出来。我知道自己不讨长辈们的喜。

所以我也没有“相亲相爱一家人大家族”群。

后来嫁给先生,好在他家关系相对比较简单,婆婆也很理解,所以我也免去了拎着礼物去七大姑八大姨说着虚头巴脑的拜年词的无聊的应酬。

高中之前曾经以为自己是“社恐”,初中那几年,我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回家。所以,很早我就能理解“一个人终究是一个人”这话的含义。

高中后发现自己还是可以和人打交道的。于是内心又强大了几分。

这些年的春节一个人呆着,两个人混过,一家三口其乐融融过,和父母一起团圆过。可能因为自己性情太恬淡,从来没有感到那种热气蒸腾的热闹过。

辛丑年的初二,自己的孩子没能在自己身边,而自己做为子女也未能在父母身边。

又是两个人混的平淡的春节。

当加入日本玄米的正山小种第二泡正当时时,我问了问对面正在看微信读书那个人一个问题“印象中最深的春节”是什么?

那人抬起头,想了半天,记得起儿子小时候被鞭炮吓哭的那年。

“咱们是不是太平淡了?,以至于回忆都是安静的”

“你这不喜欢热闹的性格,只有淡如水的日子才配”

他头也没抬地说了一句。

一直以为,悲喜是自己的,所以不愿意去分享。

也一直认为,拜年是一种“节日奴役”

看了看窗外雾蒙蒙的天,我觉得还是在家刷电影自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