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狂想曲:生来传奇,颠覆世界

“Have you ever been to Live Aid?”

 

“No, and that was the most regretful of my life.”


真正去了解皇后乐队还是在高中。


记得初中的时候,有人问我,你听摇滚吗?


记得当时我回了一句,玛丽莲曼森算吗?


对方大概也没有想到我会说出这个名字,停顿了一下说,当然算。


然后他又问了一句,那皇后呢?


我摇摇头。


那个时候,我对皇后的认知仅限于他们唱了一首”We Will Rock You”


相信这也是很大一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毕竟在那个摇滚史上伟大的声音去世的时候,我们甚至还没有出生。


但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皇后的影响力,对几代英国人,甚至全球的摇滚乐迷的影响力,以及对全世界的影响力,直到今天。


所以当我在电影院看到波西米亚狂想曲的预告的时候,从来没有主动去了解皇后乐队的我马上在手机上设置好了上映日期提醒,然后去看了首映。


就像皇后乐队给我的感觉一样,电影快速,多元,混乱,激情。

其实《波西米亚狂想曲》并不能算是一部非常合格或是非常优秀的名人传记电影,对于真实事件的改编和虚构太过密集,时间顺序也显得杂乱无序,而明明应该是一部更加真实,更加混乱的摇滚传记,却因为想要更多的受众而变成了有些索然无味的流水账。


但是主演雷米·马利克贡献出的表演使得这部电影的每一帧都还是有着属于皇后的气质。


而整部电影就像是一个皇后乐队的金曲串烧,它在粉丝们看来也许虚构成分太多,也没有深挖太多内涵,甚至把很多日期和成员都搞错了,但是当我在电影院散场之后,听到身后十几岁的孩子和妈妈说回去要多下一些皇后的歌来听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部叫《波西米亚狂想曲》的传记电影,成功了。



主唱在任何一个乐队里,都占据着一个最光鲜的位置。


即使像是皇后这样的乐队,布莱恩·梅,罗杰·泰勒,约翰·迪肯都是无比出色的艺术家,主唱弗雷迪·默丘里始终是在万千聚光灯下的那一个。


他传奇性的嗓音,横跨四个音域的能力,神经质到疯狂的舞台表演,还有神秘的私生活,都是二十世纪末的那几十年最被津津乐道的事情。


从他和其他乐队成员的相遇,到他选择了夸张的造型站上了舞台,到他酗酒滥用药物,到他确认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直到他参与的那一场震撼世界的“拯救生命”演唱会。


人生都是由无数个选择组成的,我们甚至都不会去想到,每天起床的刷牙和拿出手机检查一下有没有新消息,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而看一部传记电影,看每一个传奇的人物,如何做出他们自己的选择,最后达到那个高度的同时,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在审视自己的人生,和自己的每一个选择,哪怕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我并不能算是一个摇滚乐的粉丝,摇滚于我,是在某些特定情境下支持我的那些旋律,无论是Kashmir还是November rain,或者是波西米亚狂想曲。


人总会有一些听起来太过疯狂的想法,皇后的六分钟的波西米亚狂想曲绝对算是一件。


四分半的歌有些人都觉得太过冗长,更何况是六分多。


可是疯狂的事情,并不是不能做,只是做起来太过困难,所以很多人都放弃了。


皇后决定要做,疯狂地就像波西米亚狂想曲本身那样的元素融合,就算是他们也不知道会不会成功,或者说,会不会成功本身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用“波西米亚狂想曲”来作为皇后乐队的传记电影的题目,因为皇后本身,就像是这首歌。


没有重复的副歌,有的只是跳跃性的一段一段全新的音乐种类,从歌谣到歌剧,再到硬摇滚,任何一次听这首歌,从开头就会让人沉陷进这一段六分钟的疯狂和对现实世界的一段逃离。


“Is this real life?

这是现实生活吗?

 

Is this just fantasy?

还是只是一段幻想?”

End.

文/陳胖子Jen C

你可能感兴趣的:(波西米亚狂想曲:生来传奇,颠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