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表里如一的学习者

今天我想整理一下自己这两天阅读王晓春老师《平视美国教育》第18页~第51页的重点句子。

1.人的欲望只有与现实达到某种动态的平衡,人才能生活得幸福或比较幸福。有自知之明才有快乐和幸福,知彼知己才能达到心理平衡。

2.恰到好处的表扬和批评,还是非常有力的教育武器。

3.有什么样的文化传统,有什么样的社会风气,有什么样的家长和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在力所能及的影响范围内和自己的家里尽可能地减少应试教育的负面作用。

4.鲍勃几乎从来不用多媒体设备,可是他的课上得确实很好。

5.德国、瑞士至少一半的孩子上完高中就不再读大学了,去上技校,效果很好。

6.做教育是一件必须静心的事,只有踏踏实实的待在那里10年、20年才能真正做一点事。教育是慢功,所谓“百年树人”,这个行业要求从业者非常沉稳和从容,眼光一定要很长远。教师培训固然重要,校长培训更重要。

7.青少年既有长处,也有短处,而且要具体地分析其长处在哪里,短处是什么,予以恰当的回应。

8.任何课程,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起正面或负面作用。此事不但与课程有关,更与教师本人的创新素质有关。创新具体到某个人,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作为教育者,我们只能努力研究哪些做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努力实行之;哪些做法不利,因而竭力避免之。

9.这么多年以来。大家一直讨论资金投入、班级规模、课程设置,最后大家发现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素质。高学历并不能保证一个人成为优秀教师,虽然提高学历也有必要。若已经走进了这个门,又不打算改行,那他就必须不断进修,至少也要保证自己能够胜任,至于能否做优秀教师,不要想太多,努力就是了。

10.教师首先是学习者。教师的主要作用和任务,是向学生展示学的过程,并以身垂范。我的文章与其说是反映了我的思维成果,不如说它记录了我的思考过程。做一个表里如一的学习者,做一个不演戏的未完成的人,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11.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作为参与者进行思考,从观察到质疑、猜想、分析、验证,直到自己得出结论。长此以往,学生不但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而且不知不觉中养成了科学的思考问题的习惯。探究式教学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神秘和艰难,关键是教师有没有这个思路,是否朝这方面想。你不可能把所有的课都上成这样,用某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上课,本来就是不合理的。比“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事情是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真本领,比应试更重要的是创新能力。我们要做这样的工作——适时地把一些新的理念。比如探究学习的理念从中小学开始就教给学生,这也算是学习方法之一,至少让学生从小就知道,知识除了来自老师的传授外,还能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外国老师从小学开始就教学生探究,这么多年的教育结果是他们教出的学生探究能力很强,创新意识很强,而我们从这个方面来说就落后了。

12.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期望值往往是脱离实际的,而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追责往往是苛责的。作为教育者。我们就应该把心态放平——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就行了。我们要习惯于在不满声中寻找快乐就是了。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被人打败至今,变化之所以如此神速。关键在于我们善于学习,我们必须发扬这个优点。

通过阅读这些文章,我对以上句子特别有感触。我觉得要提高教育的基本品质,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关键在于教师要做一个表里如一名副其实善于学习的学习者。我要努力做一个坚定的学习者,把学习作为一种信仰,成为一名学习型的教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一个表里如一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