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关于东京巴比伦的CLAMP NEWS转载

来源于lofter胜情日久的翻译

找到了一份早期的访谈,说起来以前还看过另外一份记录,同样谈到这是一部带着浓厚从八十年代吹来的风的作品。大川也说到如果现在重新创作的话,东京巴比伦可能是所有作品中差别最大的作品。太让人在意了,到底是什么会不一样呢?问完又觉得自己想多了,鲜明的时代特色现在肯定过时了,主要情节既然都是早就决定好的可能并不会有太大改动,估计还是故事的讲述方式和人物塑造吧?看到大家这么多年还是不明白星史郎,也许会增加一点补充人设……我是绝对不相信大川会改结局的。

这是大川最注重控制作品的时期,也令人好在意啊,果然里面埋下的种种象征和隐喻一定不是我全部过度解读,话数是多少话,多少卷,最后end以及start,以及我想到了第七卷折页上硕大的X,还有到了X十六卷所代表的塔罗牌Tower,象征毁灭、崩塌,这卷中星史郎死亡;以及十七卷Star,象征希望和重生,这卷中昴流接受星史郎的眼睛,这个故事中也埋藏了他们对自己笔下人物的怜惜和爱吧。

另外当时的作品塑造果然是有更多和读者的互动啊,收到了很多反馈,不光是器官移植,还有宗教团体、无良媒体、东京铁塔和美空明雀本名一样的女演员等等都是有当时现实事件支撑的,这在clamp作品中因为其与现实的紧密关联性也算是特别的一部吧?

说到印象深刻的chapter,我印象最深的也是送香蕉的老人那一篇。十多年过去了,我虽然不记得到底是高中的哪个夏天,却记得当时的屋内环境,记得看到老爷爷死去以后的痛哭。这么多年我还有一些网站的头像是红色背景那张昴流,其中一些数字也跟他俩相关。而大川最喜欢的器官移植,直接就是结局篇,情节码得太顺畅以至直接通过这里完结。

自从自己也开始写点长篇连载后,深深感觉作品和作者本身是一个长期纠缠的状态,创作的过程中是共生的关系,而人物就像是拥有真实的生命一样,而我写的还只是评论而已,创作人物需要想象戏里戏外他们的全部人生,绝不仅仅是作品中的那些而已。比如说,为什么昴流的生日和星史郎的生日庆祝都留白了呢?也没有圣诞、新年等传统的节庆,故事中的时间流逝的节点甚至也都不明显,我觉得这些安排都是有意为之的。他们应该也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进去创造了这个故事,打造了一场深沉的梦境。我们每个读者在这个梦中经历一场深刻的伤痛,梦醒了终究要继续前行,然而梦境遗留下来的感觉和记忆不会忘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早期关于东京巴比伦的CLAMP NEWS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