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第二课时

      《跳水》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章,是一篇故事性极强的课文,结合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应该是注重学生自己的思考与思维的碰撞为训练目标。

一、教学步骤

       第一,聚焦水手的几次“笑”,体会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关系。这个环节主要集中在课文的1—3自然段,让学生自由读,总结,相信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可以很快总结出来,教师要顺势引出“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尤其是要明确水手的几次“笑”的同时对应的孩子的反应,从开始的“笑”到后来的“气”。

       第二,聚焦船长儿子的危险处境。主要以读促思,引导学生读书,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从而体会孩子的处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进行想象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入情入境。在真切理解“情况危急”的基础上,引出课文的一个重要人物——船长,并从具体语境中体会到船长的机智、果断、了不起。

       第三,聚焦船长的从容镇定,坚决果断。在课文的第五个自然段,主要也是让学生从读中体悟船长的坚决果断,尤其是船长在“喊道”之后说的话,是怎样说的,怎样喊的,还有语言描写中的标点符号“!”体会感叹号的妙用,更是突出了船长在此时此刻的坚决果断。

      第四,假如你是一位记者,让你采访一下船长和儿子,想想你想对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个环节主要是要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来说,但前提是学生要在完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可以对船长说,也可以对孩子说,这个不局限,但是一定要说的言之有理,完整。

二、课堂评价

       第一,学生说的时间太少,老师引导的太多。君君老师就讲了自己在讲这节课时是如何安排课堂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讨论想办法使孩子脱险一部分时,首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你有什么解救孩子的办法?”让学生都去思考,学生们都可有想象力,想出了各种办法来救孩子。然后探讨这些办法是不是可行,真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最后引导学生得出船长让孩子跳水的方法最好,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船长的机智果断。

       第二,对于船长的挖掘太浅。课文的重头戏是船长,但文章只用了一个自然段来写船长,说的话也是寥寥几笔,这不正是举重若轻的妙用吗?这个环节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挖掘船长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方法有什么好处?从而总结出船长的思维过程,而不是由老师直接出示了自己总结的思维过程,这样就又一次扼杀了思维火花迸射的机会。且我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天气因素“风平浪静”,此刻是风平浪静,但并不能保证下一刻还是这么好的天气,船长必须抓住这个机会,所以必须争分夺秒,容不得迟疑。

      第三,朗读的指导不够。挑同学读,男生女生分开读,指导学生读,唯独缺失了老师的范读,老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的朗读肯定更有效果,这恰恰是我的短板,不是我不范读,而是我怕范读,特别不自信自己可以读出船长的那份坚决果断,所以自己不敢大胆尝试,这就提醒我以后要多读课文,在读中体悟课文语言的精妙,在读中引发共鸣,从而才能读的身临其境,读的水到渠成。

三、课堂反思

        我们总在说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就做一个引导者,可是,在日常教学中,怎样把学生的积极性都给调动起来呢?怎么去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个是我们面对的学生现状如何?另一方面我们又如何从自身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呢?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船长的挖掘不够深入,且运用的方法要多种多样,不仅是用朗读,也可以用体会语言,也可以让学生分析总结,总之不能太局限。

       其实,我们每一次上课,不也是一次跳水吗?怎样让每一次跳水都趋于完美呢?你要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跳水》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