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终究还是要学会独处

成长好像一直都是一件很艰难的事

几乎每个人在中学时期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吧:等你们考上大学就好了,等考上大学你们就轻松了。

可是,真的轻松了吗

上学的时候,一直想从事和人打交道的工作,想着如果每天能和不同的人工作该是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然而等我真正工作以后,即便是在一家不到10人的公司工作,我却突然感觉到,和人相处真的好累。

来自不同地方的同事,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完全不同,性格脾气完全不同,为人处世的方式完全不同,相处起来自然也就会产生各种问题。公司有几个同事讲话很冲,和他们说完话仿佛被人打了耳光,一口气憋在胸口,堵的难受。所以渐渐,除了必要的工作交流,我能躲就躲,尽量减少和他们说话的时间。

是我自己太难相处了吗?我也曾经这样怀疑过自己。我承认,我很慢热,不太爱主动和别人交流,同时,我又极度敏感,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甚至是语气,我都能自己脑补一出大戏。她是不是不喜欢我?她对我做的这件事情是不是有意见?她为什么只对我这样?其实就连我爸都说我有时很冷漠。

可一直以来,我身边也未曾缺过好友。十几年之交的,一见如故的,甚至是只因为考试巧遇而待在一起两三天,分开后仍一直保持联系的。这样的好友,也并不少。如此看来,好像也并不全是我自己的问题,那么现在在工作中偶尔出现的窒息感,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就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空隙里,我读了一本杂志,里面正好有一篇是和职场相关的话题,其中就讲到和同事之间的相处。编辑的意思除了有我上面表述的每个人的成长生活环境不同,思维方式自然难以契合以外,也提到另外一点,谁和你成为同事其实并不能像我们还在读书时那样,可以自主选择一些与我们志同道合,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做朋友。员工是领导决定的,是否录用这个人取决于这个人是否契合这个岗位,是否能为公司创造价值,而不是看能否和每个人相处得如鱼得水。大家的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对于同一件事情往往解决的角度也不同,所以意见不一时我们不妨尝试站到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站到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好像经常听到这句话,简单吗?不简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当今社会“我”的比重越来越大,真的就是那句“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很多时候对别人付出很多却并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帮别人做了很多事情,却连一句基本的谢谢都得不到。所以,聪明的人逐渐把重心一点点偏向自己,花更多的时间和自己待在一起,享受独处的快乐。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坏事,人本来就应该更爱自己一点,对自己更好一点。

换位思考重要吗?当然重要而且必要,只是你在换位思考的同时,千万不要太委屈自己。别人远不如你自己重要。

无用的社交只会过度浪费你的时间,百害而无一利。公司新来几位同事,上周约我一起去吃火锅,虽然内心并不很想去,但想着同事刚来,我又是全公司最小的,我也刚刚来到这个城市上班没多久,多交几个朋友也没什么坏处,就答应了下来。本来约好十一点见面,结果我自己在马路边上足足等了她们半个多小时,再加上我又没吃早饭,又冷又饿心情差到了极点。等到终于吃上了火锅,谈论的话题除了对老板的不满就是对领导的抱怨。我不想参与这场没有意义的对话,埋头继续和我的冰粉作斗争。吃完饭后她们想去逛街,我随便找了个借口溜回家画画去了。

我其实挺喜欢自己待着的,虽然常常也会感觉很孤单,但比起和不舒服的人待在一起所产生的疲惫感,这种孤独反倒成为一种放松。所以现在,每有空余时间,我更愿意煮上一壶咖啡,点上香薰蜡烛,读读书,画会儿画,或者写点东西,学点与工作无关的只是,享受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

我忘记在哪里听说的了,人这一生的朋友能有十个就已经很幸福了。这里说的朋友,当然不是指那种泛泛之交,酒场生意上充满利益的“朋友”,而是那种在你失意时一想起便能感到片刻安慰,即使很长时间不联系,感情也不会被时间冲淡的好友。

倘若你和我一样,在陌生的城市里独自生活,虽有好友却无法时常相见,与其浪费时间结交一大批“朋友”倒不如学着独处,为自己做一顿美食,开一瓶红酒,看一场电影,多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

一个人生活孤单吗?当然。可是很多人在一起就不孤单了吗?也未必是这样吧。希望我们都可以在满足别人的要求之前,不顾一切的讨好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 终究还是要学会独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