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写 | 关于错觉

曾国藩,底层知识分子逆袭的好范本。

今天一早听了李源讲曾国藩传记的第三集,很有意思。

曾国藩做京官第十年,老领导道光驾崩,新领导咸丰皇帝上台,老靠山穆彰阿被一撸到底。曾国藩要独当一面了。经历一番官场浮沉后,他没有护住自己,成了领导忌惮、同僚讨厌的人,甚至萌生了要告老还乡的念头。后因要操办太夫人的丧事,回到湖南老家。如果照此下去,他也就快退出历史舞台了。   

然而,转机出现在“团练”,咸丰要他在守孝期间同时在地方组织团练,以备对抗太平天国。在老朋友郭嵩焘、新朋友左宗棠的帮助下,他梳理思路,把这个看似无限屈辱、危机四伏的“送死之战”打成了保护家人、尽忠朝廷的两全其美的“漂亮仗”。  

这段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关键词:   错觉。   

曾国藩给咸丰上的第一道奏折其实是深得其欢心的,也被采纳了。但曾国藩据此以为领导了解自己、信任自己,自己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膨胀了,这其实是大大的错觉。   

人们在懊恼时最常说的就是一句:“我以为…… 唉!”坏事就坏在这个错觉上。  

 为什么会产生错觉?我听过最好的解释是,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人的思维分两种,一种总在想:“我的立场、感受和意见是什么?”另一种却总在想:“我的目标、方法和行动该怎样。”   

再简单点、进一步讲,就是:没有找到与自己的关键人相同目标的人,容易产生错觉,进而成不了事。   

那怎样的目标是好的目标呢?   自身的经历、别人的教训和曾国藩的故事都越来越清晰地告诉我:实事求是的目标。   

比如,用所学教育自己的后代、影响社区的教育理念、改变中国的教育现状,这三个目标中,必须从前往后实现,顺序不能颠倒。   

比如,你有小额存款、有房、有车、一份稳定的工作,让家人保持生活水准处于当地中等偏上,这是好目标;卖方炒股,希望发大财让家人享大福,这是坏目标。   

还比如,曾国煌写信告诉曾国藩家里人在剿匪,曾国藩让他学圣人救济穷人,前者是好目标,后者不好。后来,曾国藩正是想明白了这一点,接受左宗棠建议利用团练先稳定地方治安,才奠定了之后湘军所向披靡的坚实基础,并为实现自己造福一方、造福国家社稷的目标打下了伏笔。  

消除了错觉,找对了目标,就会发现:评论无益,做事要紧。做着具体的事,危险便不再复那么可怕,迷茫的情绪也不再会来捣乱了。并不是因为你更勇敢,只是具体的事务会让你不断产生实实在在的成就感,他们推着你继续创造新的具体事务的同时不断反思、校正行为,变化自然而然一点点发生,目标自然而然向你走来了。   最后,通往哪里谁也不知道,就比如曾国藩最初只是想完成眼前的团练任务,慢慢发展着,湘军却成了气候,家人凝聚在一起,咸丰也不能无视他了。

如果你也想听听曾国藩这个底层知识分子逆袭的故事:https://0x9.me/op8jT


你可能感兴趣的:(速写 | 关于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