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国》读书笔记之五:消失的父亲

文 | 书影君

01

相声演员曹云金在2014年央视春晚上表演过一段相声《说你什么好》,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我们在小时候都习惯与自己的妈妈沟通交流,有什么事先找妈:“妈,我渴了!”、“妈,我饿了!”、“妈,我衣服呢?”等等。而跟爸就没那么多话,跟爸顶多说一句:“爸,我妈呢?”

这个段子也许引得我们会心一笑,但在笑声背后,但却折射出一个基本现实,那就是在中国的家庭中,父亲的缺位。


其实爱看韩剧、国产剧的朋友应该有印象,就是热播的所有涉及家庭的剧目,无一例外都是围绕婆婆和媳妇、婆婆和儿子、儿子和媳妇这三个人之间的关系来展开剧情,剧中却很少出现父亲或者公公的身影。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有些不让人理解:中国是一个男权社会,但在家庭中,父亲的角色却被忽视甚至剔除了。

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我们熟知的爱国将领岳飞,关于他最有名的典故就是“岳母刺字”,描述的是岳飞的母亲对于岳飞成长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按照《说岳全传》中的描述,岳飞出生三天,家乡遭遇水灾,父亲遇难,母亲带他独自逃生,并把岳飞抚养长大。

但实际上,岳飞是有父亲的,他父亲名叫岳和,岳飞的一身本领也是岳和着力培养的,并请了周侗教岳飞武术,金兵来犯时还鼓励岳飞退敌报国,一直到岳飞在战场上崭露头角,岳和才病逝。这样一个堪称理想典范的父亲形象,在我们的集体意识当中,却被抹去了,这是为什么呢?

02

武志红在另一篇文章中分析: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皇帝是所有臣民的父亲,所谓“忠孝两全”,“孝”主要指的对母亲,“忠”指的对皇上,而父亲,只能隐去不提。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二十四孝图”,里面的典故多数也是以一个人对于自己母亲的孝举为主。此外还有诸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等成语诗词,统统描述的是一个人成长历程中母亲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中国家庭看似男权社会,但实际掌权的往往是祖母或外祖母,即大家长的母亲。《红楼梦》里,整个家族看似贾政掌权,但实际说了算的,却是贾母,即贾政的母亲。这种大母神文化,即母亲说了算,母亲掌管一切。母亲与子女,尤其是母亲与儿子的关系,才是一个中国家庭中最主要的关系。

反观国外家庭,父亲的角色在家庭之中无比重要,父亲对于培养孩子独立坚毅的性格影响巨大。

而我们的家庭模式,多数是这样的:一个超级焦虑的母亲,一个严重缺席的父亲,和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父亲的缺席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他们很少在家中,二是他们虽然在家里,但他们对家庭是回避的,既回避和妻子的亲密,也回避和孩子的高质量沟通。

你可能感兴趣的:(《巨婴国》读书笔记之五:消失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