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2邢台篇章:逛国家博物馆 偶遇北漂的邢窑

邢台篇章:逛国家博物馆

偶遇北漂的邢窑


那一日,我去国家博物馆采风,走着走着,犹如碰到“老朋友”一般的感觉。因为是下午去的,所以时间很紧,走到【古代中国--唐】的时候,碰到工作人员清场。

有些不甘心,奈何时间规定,于是乎我目光撇了一下,突然就看到了“老乡”。它的名字和产地是如此的亲切,看到它的照片和相关展览,内心里无比的激动和自豪。

没错,我看到了邢窑。说实在的,万万没有想到它被收录在此地,供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邢窑白瓷的文化。我跟它一样,都是在北漂,有着共同的使命,那就是宣传和推介自己热爱的故乡——河北邢台市乃至内丘县。它是静态的:伫立在国家博物馆中,用无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文化情感,而我呢是动态的,在多种场合和环境里,向身边的人述说故土,宣传老家。因而,我对于邢窑的那种亲切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邢窑是在2012年被发现的,4月份,邢台内丘发现大规模邢窑遗址群落,将邢白瓷烧制历史上溯到北朝时期。完整的窑炉遗址以及随后在此出土的大量文物,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内丘县中心的粮贸大厦(内丘人大都有印象)服务楼及周边区域建筑被拆迁,计划要建设高层建筑。建筑垃圾被清理完后,内丘县文物保管所按照《文物法》有关规定在施工前进行考古勘探,发现了6座邢窑窑炉和丰富的瓷片堆积层,并采集到隋代白瓷碗、带“盈”字款的白瓷玉璧底碗、唐三彩陶片等重要标本。

考古发掘队随后正式入住内丘,对邢窑遗址进行发掘工作。据悉,截至目前,已完成10米×10米探方12个,发现炉11座、灰坑140座、灰沟6条、井34眼、墓葬22座,出土瓷器和窑具残片20万件(片)以上,完整和可复原器物约超过2千件,器物种类有砖、瓦、陶器、素烧器、三彩器、瓷器、铜器、铁器、骨器以及窑具等。

另外比较还发现还有隋代废弃灰坑中较多的铁渣堆积,证明内丘城隋代冶铁工业存在的史实;唐代一灰坑中堆积有较多的素烧残片,为寻找三彩窑炉等提供了区域和思路;唐代废弃水井中多层密檐纪年石塔明器的出土,对邢窑瓷器的时代判定也是很有帮助的资料。

邢窑创烧于南北朝晚期,经过隋朝的飞速发展,到唐朝时已达到鼎盛阶段,成为我国早期生产白瓷的中心,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其精美的细白瓷作为贡品入主宫廷,还远销海外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因在古代通常以烧制陶瓷的窑场所在地的州命名,内丘在唐代隶属邢州,故得名“邢州瓷窑”,简称“邢窑”。其与当时的越窑、鼎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窑、洪州窑并称“七大名窑”。因其与当时的南方越窑青瓷并驾齐驱、平分秋色,被后人誉为“南青北白”。



就这样,邢窑白瓷重见天日,展现在世人面前。后来,由中国民协、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河北省文联等单位的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到内丘县就“中国邢窑文化之乡”“中国邢窑文化研究中心”命名工作进行考察评审。

在实地考察后,专家组一致同意将内丘县命名为“中国邢窑文化之乡”、“中国邢窑文化研究中心”。专家们在实地考察和座谈时一致认为,“世界白瓷源中国,中国白瓷源内丘”。内丘的邢窑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国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内丘命名为“中国邢窑文化之乡”、“中国邢窑文化研究中心”当之无愧。

现在我们县城有邢窑博物馆,我去过一次参观,很不错。有很多遗址是小时候我去过的地方:在内丘县城东起白家庄,西到西邱,北到瓷窑沟,南到冯唐,约12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发现窑址13处。采集、征集和经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标本万余件,从瓷类上分为白瓷、青瓷、黑釉瓷、黄釉瓷,出土器物有碗、盘、杯、壶、钵、罐、盆、灯、盂、砚、佛龛、俑、炉、盏托等。说实在的,邢窑就是我正经八百的“老乡”。

邢窑白瓷从历史辗转到此,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展现在世界舞台,同样,它也令故乡为之自豪和骄傲。这次的邂逅邢窑,着实是非常熟悉,体验美好了。

我爱这跟我一样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执勤站岗的“北漂的邢窑”,更爱我们共同的故乡,河北邢台,邢台内丘。

对了,我们邢台内丘除了有邢窑,还有神医扁鹊故里——扁鹊庙。

森林2023年11月12日星期日 10:37于北京市大兴区高米店北

完毕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3-11-12邢台篇章:逛国家博物馆 偶遇北漂的邢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