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谱概述12--家法

家法,在家谱中又称家训、族规、家约、家戒、家规、族约、祠规、家典、家范、条规、家议、祠约等,种类很多,是家族自己制订的约束、教化族人的家族法规。《(安徽太平)仙源东溪项氏族谱》(光绪十一年)"祠规引"指出:"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其事殊,其理一也。"《(安徽)绩溪县南关惇叙堂许氏宗谱》(光绪十五年)"家训"指出:"圣贤彝训备载六经,又何必要家训?家训所以济圣训之所不及也。盖六经惟读书人知之,至愚夫愚妇不读诗书,若无家训,则劝不知伦理,此风俗所以坏也。故家训必须粗言俗语,妇孺皆知;又必每年春分、冬至祭祖以后宣讲一次,其有关风俗非浅,后世子孙慎勿视为具文,庶男女皆知向善,而我后克昌矣!"既然家规家法犹如国之法典,关系到风俗的好坏,且每年祭典时要向族人宣讲一次,因此,家法自然而然地成为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明清时代的每一部家谱,都刊载有关家法的章节内容。下面就以"粗言俗语"的《(安徽)绩溪县南关惇叙堂许氏宗谱》卷八"家训"为例简介。

该谱家训共计有十条,刊载十条前,专列一节"首明伦理":

人与禽兽不同,皆因人有伦理,而禽兽无伦理。读书的贵重,无非他知道伦理,你们农工商贾、妇人女子,目不知书,果能知道伦理,一切事都照伦理去做,便是一个好人,与读书人一样。假如读书人心知伦理,做事不依伦理,反不如你们了。所谓伦理,一是君臣有义。君王要仁爱百姓,要做仁君,不可做昏君;臣子要尽忠报国,要做忠臣,不可做奸臣,即君明臣忠。二是父子有亲。父亲要爱惜儿女媳妇,必须教训儿女媳妇学好;儿女媳妇要孝顺,还要自己学好,即父慈子孝。三是夫妇有别。做丈夫的须知道淫为万恶之首,必须守正,如果艰于子息,可以娶妾,切不可好色行邪;妇人要从一而终,以贞节为贵,即夫义妇贞。四是长幼有序。做兄长的要爱惜弟弟,做弟弟的要敬重兄长,即兄爱弟,弟敬兄。五是朋友有信。交朋友要交好人,不可交坏人;待朋友要言而有信,不可口是心非;朋友有善事,当劝他做去,有坏事当阻挡他不要做,即以信义相结,终身不变。

结论是:"我于外男妇,大小肯依伦理做事,便是个好人,天地要保佑他,他本身必有好处,子孙必然昌盛;若灭伦悖理,与禽兽一样,天地不容,算不得我的子孙!"

《(安徽)绩溪县南关惇叙堂许氏宗谱》的十条家训,实际是以上五伦的具体化。

1.孝父母。古人说得好,孝为百行之源。人不孝父母,虽有别样好事,都是假的。要做孝子,第一是爱惜父母,第二是敬重父母,第三是要守身,守自己身体,时时存善心,处处行善事,扬名以显父母,这才是真孝子。孝能感动天地,孝子必定有后。天下好事都从孝字做起,所以说孝为百行之源。

2.敬祖宗。人既要孝父母,从父母的父母,代代推上去,便是祖宗。一要修整坟墓,以安祖宗之体魄;二要修整祠堂,以安祖宗之神灵;三要及时修谱,以明祖宗之来历。新择葬地,只要无水无蚁无石藏风聚气,不可惑术士之言,停丧不葬。至于时节祭祀供仪,须熟而有热气,生冷之物鬼神不得而享。

3.重师儒。师儒所以明圣贤之道,本不可不重,况一族子弟,无论将来读书成名,即农工商贾,亦须稍读书本,略知礼义。凡请师,第一要有品行老成之人,礼貌必须周到。在读书人,受恩不可忘,无恩不可怨,不可恃才学而傲慢乡党,不可挟绅衿而出入衙门,如果品学都好,就不发达,一样有光门户。

4.正闺门。男女居室,人之大伦,所以人家最重是门风。如果闺门不正,虽富贵亦可羞可恶;如果男女有别,虽贫贱亦可荣可敬。一族要有族规,一家要有家规,非至亲不可交谈,妇女虽老不许入寺烧香,不许借做法事任僧道入室。但夫为妻纲,闺门之整肃,又先在男子,男子守正,妇女谁敢不正。

5.睦宗族。宗族便是兄弟,有祖辈的兄弟,有父辈的兄弟,有我同辈的兄弟。一族便是一大家,一家和睦一族好,我族许、余名为两姓,实是一姓。当初我祖以甥承继舅家,是恩深义厚,子孙无论为许为余,仍照班辈如一家人。倘若以两姓而生嫌隙,各立门户,便是不孝。与外姓结怨尚且不可,况同族,何忍结怨,愿世世知书保全祖宗的恩义。

6.务正义。我祖宗忠孝传家,无犯法男子,无再醮妇人。在后世子孙,必务正业,只有士农工商四条路。至于地理医道,虽非邪术,恐学之不精,误人不少,切不可图其事之安逸,轻学以害人。受人饮食财物而反害人,不如乞丐。

7.早完粮。百姓无君臣之分,只有钱粮是奉君王的。一日完粮,一日太平,一日百姓受福。惟乱世不完粮,苦不忍言。如今太平不完粮,等粮差上门,所费更多,到官受责,甚至破产倾家。每年钱谷,务先完粮,凡有声名者,切不可抗粮取祸,一时好高,后悔迟了。

8.息争讼。凡人一生,不入公门,便是福人。我新安沐朱子遗泽称文物之邦,而讼风反甚于他处,大抵为风水居其半。如果已葬祖莹被占而讼,尚属万不得已,若因求地葬祖而与人结讼,岂不可笑?你看古来那有因讼得地而昌盛的?至于已聘妻媳被占,似乎有理,但已聘而愿改婚,其家无耻,其女已不贞,我且不屑,何讼之有?况一切小岔致讼,至于破家荡产,辱身失名,自害害人,到后始悔,何不早先思量?

9.杜邪风。凡葬祖祭祖,儒家自有正礼,僧道邪说概不可信。近世僧道,又添出恶习,聚众金鼓以鄙俚言辞,狂奔呼喊,作暴戾之气,引妖魅之风,乃王法所当禁者,更不可行。至于男女入教持斋,非但伤风败俗,而且贻祸宗党,可怕,可怕!

10.禁溺女。徽宁第一恶俗在自溺其女。彼本性凶恶,莫过豺狼虎豹,尚不自食其子,人而自溺其女,比豺狼虎豹更凶,若不禁止,成何宗族。彼溺女的解说,一说不育女好早生男,一说免赔嫁资,一说贫不能养,都是胡说。古人说,不孝之人,人人得而诛之,如今溺女之人,亦人人得而诛之者也。我子孙永远禁戒,同登仁寿。

上述安徽绩溪县许氏家谱中的十条家训,确是粗言俗语,通俗易懂,其内容在家谱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如家训之类,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孕育、发展和形成的,既有积极的方面,又有消极因素,亦即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上述家训中,诸如尊老爱幼、教育子女、敬业奉献、坚持操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等优秀品德,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优良内容;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从四德"、轻视妇女等内容,则是封建社会等级思想、尊卑观念的反映。因此,对待家谱中的家法、家训之类内容,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按照"批判继承、弃糟取精、综合创新、古为今用"的原则,抛弃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才能使家谱中的家法、家训之类内容,推陈出新,为建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积极的贡献。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家谱概述12--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