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春祥
趣事二
这件趣事应该是在我年龄稍大了点后发生的,依稀记得是我上小学一年级。
那个时候,农村学校少,多个大队的学生共用一所学校。我们大队当时还没有学校,我们上学要到相邻的青林大队檀树溪小学。
我家离学校较远,山路蜿蜒起伏,迂回曲折,爬坡上岭,从我家到学校大约有20余华里山路,步行上学来回得几个小时。
所以,我们每天上学是天一亮就得从家里出发,否则,就要迟到。要是冬天,天亮得晚,不等天亮我们就要出门。晚上回来往往都已经天黑了。
加上那时候我妈妈因身体原因,干重体力农活已经吃不消,生产队就照顾她喂牛。
那时喂牛,春夏秋季山上草木茂盛时,我妈妈都是半夜两三点钟就起床,牵牛上山吃草。
由于妈妈一个人要喂多头耕牛,因此,牵牛上山吃草时,她一个人牵不了,常常是叫我帮她将牛一起赶上山。这样,我每天也是半夜就要起床。
那时年少的我,本身瞌睡就多,由于天天要半夜起来帮妈妈牵牛,睡不了一个囫囵觉,睡眠严重不足。因而整天都觉得困顿,老是总想睡觉。
有一天晚上,妈妈在做饭,我姐姐在灶前帮助添柴火,我就坐在姐姐旁边取暖,或许是因为困乏,加上坐在灶前暖和。不一会,我竟然睡着了。
妈妈饭做好后,让姐姐叫我吃饭。可能因为我太困顿,睡得较深,姐姐喊了几声,并没将我叫醒。
于是,当时尚还年少不更事的姐姐,便拿着添灶火柴用、刚从灶膛中拿出来的“烧火棍”,在我脚上烙了一下。
顿时,把我从熟睡中烫醒,我一下子像触电一样弹跳了起来,叽哇乱叫。
妈妈急忙将我抱起,先用凉水冲脚,接着用农村土办法,迅疾敷抹那时农村乡民们普遍认为可以治疗烫伤的自家制作的豆豉水。
少顷,我左脚被烫的地方隆起一个大大的长条形水泡。
囿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和农村孩子的泼辣,小伤小病根本不算什么。加上离医院又远,看医生不便,也就没有作任何医学治疗,让其自然痊愈。
后来烫伤虽然康复,可惜留下印记。而今几十年过去,我的左脚背上仍然有一条清晰可见的一寸多长的疤痕。
每当我看见左脚的疤痕,便想起了这件趣事。当然,也因为这条疤痕,让我对这件趣事记忆深刻。
现在回忆起这件事来,倒也没有其他感受,只是觉得当年那顿晚饭的代价似乎太大了些。
趣事三
我的老家在农村。小时候,家庭贫 .困,生活异.常.艰.苦。日常生活都是“瓜.菜.代”,连一口 大 .米.白.面都吃不上。
炒菜无油,就是干炒,放点食盐水煮,更别说吃猪肉荤腥了,那时候根本没钱买猪肉吃。
那时农村人也不兴掏钱买肉吃,也买不起猪肉。要想尝点肉味,就得自己喂猪,过年时宰杀,平时是杀不起猪的。
而自己即使过年宰杀“年猪”也还得是在保证“上交任务”完成后,有剩余的“年猪”才能宰杀,否则,就无猪可杀,自然也就无肉可食。
因此,那时过年能够宰杀“年猪”的,都是条件较好一点的家庭,条件差的家庭连过年都杀不起猪。
我还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们家就有好几年过年都无猪可杀,而我们孩子们又想看杀猪,更想吃那香喷喷的猪肉。
小时候的我们,一进入腊月,只要听到猪歇斯底里嚎叫,就知道是本生产队哪家在杀年猪了,我们拔腿飞也似的往那家跑去。
去后站在别人杀猪师傅和帮忙的人背后,踮起脚张大嘴巴一眼一眼地巴巴地看……那个馋劲儿,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有一次,父母为了解决我们几个孩子的馋意,就到本小队当天杀猪的一位名叫杨志义我们日常叫志义大叔的家里,借来了一大块13斤多的肥肥的肉。
晚上,妈妈将借来的那一大块肥肉全部切掉,切出来的小肉片块块也够大够厚,每片长约10余公分,宽约7、8公分,厚度不低于3公分。妈妈说:“吃一块就算一块”。
然后,妈妈将切好的肉一次性全部烧掉,连“搞伙”(家乡方言,即配菜)也仅放了很少几块萝卜,一大锅差不多全是肉。
妈妈将肉在大锅里烧得差不多快熟了,就盛起来,放在一个硕大的炖缽里,再用可以端上桌的小炉子继续炖。
老家土话叫炖缽靠炉子,学名叫“火锅”,以便煮熟后边煮边吃。这样,一是味道越煮越浓越好吃,二是防止天冷菜凉。
在那滴水成冰的寒冬腊月,桌上放着一个煮得沸泡翻滚、发出“咕嘟咕嘟”声响的热气腾腾的火锅。
在我们馋得垂涎欲滴、见到生肉都恨不得扑上去啃几口的日子里,看到满屋子从煮沸的火锅里升腾飘舞的白色雾气和在炖煮中的香喷喷的猪肉,闻到那氤氲空中的沁入心脾的肉香味,我的口中早已盈满了涎水,并不时加以吞咽,咽喉处也随着吞咽口水而不停地翻滚蠕动。
那感觉简直就像一个快要饿死的猫碰到一只肥壮的老鼠一样……
终于煮熟开吃了。在我们老家,有一句俗话叫做“吃肉像揩屁股一样”,意思是用来形容那些好吃懒做的人,吃起来比谁都“巨人”,但做起来比谁都“矮子”。
然而,这似乎是一句侮辱人格的话,但用于当时的我们,那是再确切不过了。
吃肉时,我和哥哥两个人比着吃,真“像揩屁股一样”,一口一块,吃一块,还用粉笔在桌子上记一块。
那数字,至今我还记得清清楚楚,那一顿我吃了39块肉,我哥哥吃了55块。
可能是由于吃带盐的肉过多,而吃的饭相对较少。
饭后没多长时间,口干的厉害,而那时我们又没有喝开水的习惯,觉得开水不止渴。
于是,揭开水缸盖,舀一瓢冷水“咕噜咕噜”就喝了下去,真是爽快极了。
谁知,到了第二天早上就闹肚子拉稀,跑到厕所连裤子都脱不赢,屁眼儿像没“收禁”一样就“彪出来了”,热乎乎的,要么顺屁股流,要么像瀑布一样,高山流水,喷燃而下……
不一会,有同学来约我去上学,我背起书包,刚走下高屋台的一半,突又感腹部憋涨不已,来不及折返回家上厕所,更顾及不上自己颜面,当着同学的面,便迅疾随手将裤子一挎,对准路边的一颗李子树根部,连干带稀哗哗啦啦一阵狂射。
事后,我都懊恼了好多天,真是心疼啊,可惜浪费了我那吃进去的39块硕大的肥肉啊。
……
聊着这些儿时趣事,我们几个都禁不住笑声朗朗,泪眼婆娑。只是我感到,在我们今天发出的这郎朗笑声里,总包含着几分凝重和酸涩的味道。
擦干朦胧泪眼,我抬头看见“三顾堂”前那几棵古老的翠柏树上,被游人挂上了许多许愿或祈福的红丝带,微风徐来,它们随风轻轻地摇曳飘舞,划出一条条优美的曲线。
可谁又能知道,在它们身上,究竟承载了多少人心中各不相同的精神寄托呢?
此时的我,在自己心里也默默挂上了一条长长的红丝带,上面写着长长的祈语:
“愿我的家人、亲人、亲戚朋友、军旅战友、同学同事、球友熟人、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健康、平安、幸福;愿我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2020年8月3日于湖北襄阳
作者个性名片
作者: 彭春祥。网名:东南西北风,寓意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之风。春日东风习习,酷夏熏风清清,金秋禾风细细,严冬朔风咧咧。因为有了风,四季才变化;因为有了风,世界更美妙。
东南西北风,一只热爱文字的“九头鸟”,已有几十万字散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他的文字朴实、深情、纯洁,尤以细腻见长。他唯一的梦想,就是愿自己的文字,给您带去春季东风一样的温暖,夏季南风一样的清凉,秋季西风一样的舒爽,冬季北风一样的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