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实验的“化”字诀

1月3日至5日,崇文实验学校召开“新班级教育”国际发展高峰论坛。期间,应校方要求,写一段对学校国际化的印象。思来想去,一个字闪进脑中,就是“化”。草草几笔交差后,回去静静思考,崇文实验学校难道只有在国际化方面可以用“化”字作为其特点吗?这个问题一经抛出,又引发了我更深地思考。细细品味,我虽然来崇文实验学校次数不多,考察的也不算深入,但是最能吸引我,感动我,也就是这个“化”字了。

我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物理关系,也不是化学关系,而是一种生物关系。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的教育,无论是谁的教育,无论哪个时代的教育都是如此。它永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有如生态系统的关系。并通过这种关系形成影响与氛围,让学习者在这种影响与氛围中成长。

比如崇文实验学校的国际化课程。它绝不是请几个外教到学校,也绝不是开设几节海外先进课程,更不是用外语教授课程那么简单的。而是将国外的师资,课程,理念首先进行本土化,再进行崇文化过程后的课程。同时,课程中也要将国内优秀的师资,课程,理念进行融入。进而形成我刚才说的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态特征。如果用影响力来讲的话,这就是相互影响力。如果用接轨来讲的话,这就是相互接轨,或者叫网状式接轨。最终再将学生处于这样的相互影响力与网状式接轨中成长。

再比如崇文实验学校的小班化教学。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年前。虽然岁月更迭,但一代代崇文人并不是把小班化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而使用,已经将其作为一种信仰在坚守,一种文化在浸润。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如果走进学校,会被一种感觉所感染。这种感觉就是师生关系的平等,学生由内而外的幸福感。而这一切的背后就是小班化教学。可以说,小班化教学如同一颗种子,虽然只有短短的20年,但正是这20年的坚守,才让如今的崇文实验学校满园洋溢着,弥散着民主,和谐,快乐,幸福的味道。

还比如崇文实验学校的课程化。很多学校举办一些校园活动就是单纯的活动,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崇文实验学校的活动常态化了,课程化了。让那些活动融入课程,成为了课程的一部分。这样做,就不会让学生觉得活动是活动,课程是课程,上下两层皮没有任何关联与衔接。如此时间久了也会让学生对相对轻松的活动充满期许,对相对枯燥的课程感到乏味与抵触。

我觉得,“化”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场”,“情境”与“氛围”。众所周知,人的成长除了受到知识,阅历的影响外,还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而受到周边环境影响的力度有时还会比其他因素更为深入与深刻。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崇文实验学校的“化”是正确的。它就是要通过营造出一个“场”,一个“情境”与“氛围”去还原真实的世界,将学生置身其中,让其学习与生活,也就会让学生自然而且真实地成长。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崇文实验的“化”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