姽婳饕餮记285:游颐和园,听鹂馆给老爸二次过生日

说明:文章中斜体代表引用(搜来的文字、别人的文字或自己之前的文字)

        假期13天,眼看着快结束了,挑了暖和的20号带爸妈出去走走,香山和颐和园之间选择了后者,因为香山的停车场比较远。早上10点来钟出发,半个小时就到了,进的颐和园西门,因为那儿停车场大。

湖面的冰还没有完全化
天上的白云倒映在水里
看见一只晒太阳的白猫,跟屋子里红色的中国结相映成趣。
不怕人,可以挠挠,
看起来生活的还不错。
石舫,碧水蓝天,这张真好看。
后面有工作人员正在凿冰把游船放到开阔的水面来,估计三月中旬或者4月游船就开了。
远处的玉泉山塔

2021-2-20 颐和园听鹂馆

        前年我生日的跟爸妈游完二河开21号,进了颐和园打算在听鹂馆吃饭来着,但是到晚了,人家下午两点午餐就结束了,在听鹂馆旁边的小院子吃的快餐。这次我们长记性了,中午12点就开始往听鹂馆走了。

门脸儿。要从两边的台阶上去。

        听鹂馆位于北京颐和园内万寿山南麓,是园内13处主要建筑之一,前隔长廊,面临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背靠万寿山上著名的“画中游”,四周翠竹掩映,景色宜人。为1750年乾隆皇帝为其母亲孝圣皇太后祝寿而修建,当时是园内唯一一处供帝后进行娱乐的场所。公元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建,亲自提写匾额“听鹂馆”,此后这里就成为慈禧太后宴请外国使臣,及和其宠臣、妃嫔们看戏、听音乐、饮宴的场所。因借黄鹂鸟的叫声比喻戏曲、音乐之优美动听而得名。

        民国时期1914年由商人开设食堂、茶座,有听鹂馆励志社招待所,开展餐饮、茶座服务;1924年商人陈玉山在听鹂馆开设万寿山食堂。1949年4月,听鹂馆被辟为专门接待中央首长及世界各国贵宾的场所,为党和国家、政府提供服务,先后接待过200多位国家元首和高层领导人、100多个国际组织成员和众多的国际代表团。全国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期间,周总理就曾在这里举行招待会。

        现在的“听鹂馆饭庄”占地6000余平方米,营业面积2700余平方米,共有“寿膳厅”、“福寿厅”、“贵寿厅”、“药膳厅”等大小餐厅8个,可同时接待500余人就餐。近年来听鹂馆饭庄以清代“寿膳房”的膳单为依据,研制出了几大类数百个品种的宫廷寿宴。在菜点的研制过程中,注意突出“宫廷风味”,保持一个“古”字,将山珍海味、飞禽动植经过合理的搭配,利用现代炊事工具和厨师们精湛的烹饪技艺加工制作,创造出了既不失古代风格又适合当代营养科学的菜点,每个品种选料严格、制作精细、色彩艳丽、形像逼真、醇鲜可口、软嫩清淡、富于营养。

一进门就看见大大的“寿”字
院子里有个二层的小戏台
在德和园大戏楼建成前,慈禧经常在这里看戏,宴饮。
好看啊!
戏台北侧房间。我也不知道咋想的,没拍东西的房间,大概光想着吃饭了。
这个自助全景拍照机挺好玩儿,扫码付费→倒计时拍照→获取照片。
在这里吃饭,服务员是穿着清宫服饰服务的,还有踩着花盆底儿的。
有没有点儿穿越的感觉?这衣服穿上走起来确实好看,婀娜飘逸。
只提供套餐,没有零点,三人餐有138和168两档,我们选了有小吃的这档贵的。
上菜挺快,毕竟套餐是可以提前做好一部分的,同时也有一部分端上来的时候并不够热。
宫廷小吃(豌豆黄、芸豆卷、小窝头),这三个里头豌豆黄最一般,味儿不够浓。
小米辽参
炸龙凤球,回家看菜单感觉“龙凤”应该是说两种肉, 但吃的时候并没吃出区别来(老爸老妈竟然说吃出豆腐的感觉了),英文给出了答案——虾肉和鸡肉。
四宝鸡丁,除了栗子和马蹄另外两宝是啥不知道,因为没吃出啥别的东西啊,难道是青红椒?
灯笼豆腐
菜单上是草菇菜芯,实际用的是娃娃菜。
酸辣乌鱼蛋汤,胡椒粉真没少放。
豆沙包,剩下两个没吃完打包回家当早餐了。
肉末烧饼,烧饼挺软乎,肉末不够香。
嘻嘻,我让他俩举着拍的照。
临走在门口儿再来一张

        2月13号老爸生日正日子在家吃的打卤面和蛋糕,一周之后在听鹂馆吃饭算是再过一次生日吧,这地儿还是经营“宫廷寿宴”的,碗盘上都是“万寿无疆”,老爸挺开心,拍了不少照片,也让我给他拍了好几张,第二天还发了朋友圈儿。

        菜品看了上面的照片也知道,真的就是很一般,在这儿吃饭就是吃地方,不用太苛求出品和味道了,呵呵。

你可能感兴趣的:(姽婳饕餮记285:游颐和园,听鹂馆给老爸二次过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