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暖暖莳光电台,我是Danny。我是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认证指导师的培训学员。传播幸福的科学让你们收获幸福与美好是我的追求和使命。每天10分钟,期待能够与你幸福相遇。
一个人的解释风格是童年期形成的,那个时候所发展出来的悲观或乐观态度是基础性的,新的挫折或胜利经过它的过滤,最后变成了我们牢固的思维习惯。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超过了7岁,他可能已经发展出一种解释风格了,并正在定型中。
可能这个真是超出你们想象的低龄吧,怎么办,难道就不能改变吗?当然可以。
首先,我们要清楚孩子的解释风格受到哪三种因素的影响,如果你的孩子还处于低龄的阶段,太棒了,你可以规避那些让孩子变得悲观的因素,如果孩子已经超过7岁,包括你自己,也可以更清楚,今天自己或者孩子的表现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可以有针对性的去改变和干预。
孩子的解释风格会受到三种因素的影响:
第一,妈妈的影响力
孩子每天从父母身上学到各种事件的因果分析,尤其是妈妈。大量的研究发现,孩子的解释风格与母亲高度相似,有可能是因为幼年时期母亲和孩子相处得更多,耳濡目染的机会更多吧。
小孩子非常注意父母的言行,尤其是母亲对情绪化事件的解释。你的孩子对这种解释会一字不落地听进去,特别是对不好的事情的解释。他们不但听,还会留意你的解释是永久性还是暂时性的,是特定的还是普遍的,是你的错还是别人的错。
第二,老师和父母对孩子的批评
世界知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德威克关于乐观是如何发展的研究或许可以解释我们女性为何长大后比男性更容易得抑郁症。
因为女孩子和男孩子接收到来自老师的批评内容,解释风格是不一样的。
男孩子和女孩子的举止一般而言很不同,女孩子在教室安静地坐着,注意听老师讲话。她们的吵闹也只是窃窃私语。而男孩子就算勉强安静地坐着也忍不住扭来扭去,很少可以安静坐着。他们看起来不注意听讲,大声喊叫,互相追逐。
当考试出现不及格的情况,老师一般会和男孩子说:“你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努力”,这些批评的理由是暂时的、非普遍的,你可以改变它们。
但是女孩会听到不一样的批评,因为她们上课时看起来很认真,老师就不好用男孩子一样的理由责怪她们,一般就说:“你的数学不好,你交来的作业总是写得乱七八糟,你从来不验算”,留下的全部是永久性、普遍性、个人化的批评。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老师或者父母的批评是如何影响了孩子的解释风格。
第三,孩子早期生活经验中的不幸遭遇
如果孩子在经历巨大创伤性事件或者一些挫折的时候,事情最终好转了,他会比较乐观;如果这个变故是永久和普遍的,那么绝望的种子就会深埋孩子的心中。
例如,
孩子经历亲兄弟姐妹出远门去读书或者就业。
宠物死亡,你认为小事一桩,但孩子不这样认为。
跟孩子亲密的亲人去世。
有研究发现,如果孩子青春期前,母亲去世或者离开孩子,对孩子的打击是致命的,因为妈妈的确不会再回来了,孩子会变得特别悲观绝望。
父母吵架、离婚或分居。这个杀伤力是最大的。
如果,巨大的消极事件无法避免和已经发生,你们如何在孩子面前解释和看待这个事件就特别重要了。
有个女孩到长大了才意识到自己其实小时候经历了很大的变故,当时父亲破产还要坐牢,但她自己的感知没有觉得天都塌下来,她当时只是觉得就是大屋子搬进了小屋子,会特别想念爸爸,但是她认为父亲会回来的。
这得益于她的母亲当时非常的冷静沉着,每天还是过着原来规律的生活,她看到的母亲没有被击垮,她自己就不会把事情定义为灾难性的打击。
孩子小时候不小心摔倒了,你是马上紧张地抱起来,还是抱着她哭一会,说没事,摔疼了,慢慢站起来就可以呢?孩子都是根据我们的表情和态度去定义遇到的挫折的。
针对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看出来:
我们需要自己习得乐观而让孩子潜移默化!
我们要规避永久性、普遍性和个人化归隐风格的批评,选择暂时性、特殊性和非个人化归隐风格的反馈,鼓励孩子相信结果可以改变并持续努力。
最后,尽量规避人为给孩子制造巨大的创伤性事件,如果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调整你的归因风格去影响孩子。
大家已经对ABCDE特别熟悉了,孩子其实同样适用,但是是针对7-8岁以上的儿童,6岁或以下的我明天再分享。那么让孩子熟练的掌握ABC了解自己常用哪些话攻击自己后,我们如何引导孩子更好的反驳这些悲观想法呢?
用戏剧游戏的方式就很合适。你可以帮助孩子找出自己平时写的ABC中出现最多的一些不合理信念,然后让一只娃娃或者木偶甚至是你们父母去扮演这个批判者的角色,有时候人很难反驳自己,但却比较容易去反驳一个第三者。
让扮演的批判者对着孩子说出那些不合理的信念,然后鼓励孩子大声的有理有据的反驳这个扮演者。批判者不断指责,然后就让孩子不断的反驳,直到把批判者说服,把不合理信念击碎。
这样的角色扮演,让孩子在真实的体验中,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感,感觉到自己能亲自把不合理信念击倒的成就感,他就不会再被这种信念困扰。
作为父母的我们有没有思考过,我们是如何成为今天的自己,拥有无论是乐观还是悲观的解释风格?
对,就是我们自己童年期从父母那里习得的。那我们如何疗愈曾经被不合理批评的受伤小孩,如何去疗愈内心中因为重大消极事件带来的伤害呢?同样可以通过类似的心理戏剧达到。
你可以选择角色扮演或者通过写信的方式去完成。
如果是亲自扮演,你自己同时扮演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角色。
首先,请你要扮演内心受伤的内在小孩,把不合理信念对着前面父母的扮演者说出来。
或者以小孩的口吻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父母,说出或者写出自己内心的委屈,伤心,难过,愤怒,等等。
然后,你再以一个乐观的好父母的角色和姿态回信或者回应这个受伤的内在小孩。别担心,到时候,你一定会知道如何安慰和安抚一个孩子的。
好了,最后一步,请那个已经得到乐观好父母反馈的内在小孩再次对着父母回应或者回信,把这次的感受表达出来。
经过这个心理剧的处理,很多悲伤,难过,愤怒,消极悲观的想法都会被自我疗愈,你内在的小孩和父母都会变得更加的积极乐观,这样也是保证作为父母的我们能给孩子更好的影响。
这里是暖暖莳光电台,我是Danny。
对于学龄前0-6岁的孩子而言,还不具备这样的思维反思能力运用ABCDE,他们吸收性的心智基本就是在与母亲和其他重要他人的互动中习得乐观或悲观的。
明天我会详细讲解在性格养成的关键期0-6岁,我们父母到底要如何养育乐观的孩子,期待你的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