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医学论稿#谈补中益气汤治疗儿童重症胃溃疡

2016年2月22日,其家属收到医院“病危通知书”后,求治于中医。初诊:我用大拇指把脉,来回翻动以取其左、右寸、尺脉。
脉象:左寸沉取、浮取极虚、几无,右寸类似阴实,右关浮取偏洪实有劲,沉取弦细、偏虚。本脉虚,胕气有余,为胃火脾虚,舌苔白、厚、腻。问之,大便已有较长时间蛋花状稀便,难自控。
我为之开了第一个疗程的连锁药方:
药方1:知母20克 生石膏30克 生甘草5克 黄芪20克 莪术5克 白术10克 党参10克 柴胡10克 当归10克 升麻10克 陈皮10克(补中益气汤合轻剂白虎汤加减)
以粳米半斤,煎出浓米汤,以汤代水,煎上方药剂,每次喝两小口,温服。
药方2:制附片5克 干姜5克 炙甘草10克 酸枣仁20克 柏子仁10克 远志10克 当归10克 杏仁10克 生地10克 白芍10克 柴胡5克 桃仁10克
药方3:生黄芪30克 莪术10克 杏仁10克 百合10克 桑白皮15克 百部10克 桃仁5克 白术20克
按照以上中药方吃了一个月,去儿童医院进行“胃窦溃疡”复查:“未见明显溃疡面,胃前壁瘢痕形成,围内有较多积气与少量滞留物,胃壁增厚凸起部分,从患病时的1cm减小恢复到0.19cm,腹水深1.3cm。”
溃疡已结疤愈合,炎症减轻,孩子精神恢复了许多,饥饿感也明显增加。饮食控制较好,主食是大米粥。
……对确诊的胃溃疡,止痛、消溃疡、补脾胃,是常法,甚者开刀切胃,只看胃,只治胃,不及其余。此为医院常规。本书所举小兔兔病例,其胃粘膜凸起1cm,癌变可能小,息肉成数高 不易措置,溃疡血症,殊难着手。“观其脉证”患者年幼,其六部脉象完全混乱,虚实夹杂,血证严重。其中,有一部右关脉特别怪异:浮取洪偏实,沉取虚弱,单一的右关脉,出现阴阳脉,相当罕见。这和外感伤寒的全脉浮缓(桂枝证)或浮紧(麻黄证)完全不同。更何况两寸脉象,沉取都极其虚弱。
这个单一的阴阳脉,表示病孩的胃强脾弱,病孩平日很馋,多食,胃“气有余便是火”,询其额、肩、膊、颈胀痛,一餐食面条三碗,方得知足。小儿有口臭,极为罕见,但“胃火消食”,口臭熏人,阳明胃经火旺无疑。我摸四岁幼儿之脉,用拇指置关位,时不时左翻右滚,取其寸、尺脉象,所求、所得、所观、所知,一如成年人,颇为奇异,此当有早熟、任性之性格与个性,自受其咎,正是《易经》常言的“无咎”的明确背反,按其动、其卦、其脉、其证,病属疑难兼危急重症,“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是无疑的。
对此病案,只能从阴阳调节入手。两寸都虚,肺和大肠、心和小肠,两对各自互为表里的脏腑,连同其功能,都虚弱得很,所以我首先补脾泻胃,以此为切入点,而不用理中汤、四君子或小建中汤,尤其不能用神曲、三仙等药,也不能针灸足三里等补足阳明经穴,而用小剂白虎汤(泻胃火),用补中益气轻剂强脾气。
补中益气主要是实脾,其中知母、石膏、甘草三味药,为轻剂白虎汤,清胃火,一补一泻,阴阳转动、潜移、默化,拨动阴阳脾胃之“圆运动”,一拨即转,回归自然天成态,是为主治法则。
粳米浓汤缓煎,是引经之大法,胃溃疡大出血两次,均不用止血药,尤其不应大开刀,大切胃。缓泄胃火,是为“正治”。虽然孩子正在服用一种胶状的西药保护胃,但是这个药是单一护胃,并不能催进胃部细胞的新陈代谢、溃疡愈合和能量平和。需要用中药从根本上调理孩子的代谢能力和修复功能。
“白虎汤”是张仲景《伤寒论》名方。清·吴鞠通曾为“白虎汤”立禁令,“四不与”。对此幼童病例不适用,不能用。像这种以浓粳米汤煎极轻剂“白虎汤”,我常用以治多年不治之额头痛疑难病。不受吴氏“四不与之约束。以泻为和、为补,是兼及脾、胃表里之“阴阳分离”,须宜不拘一格。

当然,以上药方和方法,都要根据实际病情,按医嘱使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系统医学论稿#谈补中益气汤治疗儿童重症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