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一条路,为幸福而歌(续接上篇)

2、在具体行动中获得内啡肽

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应该是“摆脱多巴胺,追逐内啡肽”。我了解到多巴胺和内啡肽都是人体内的两种激素,都能提供快乐。但是产生的机理不一样。多巴胺是一种奖励机制,就是你拿到了想要的东西,好吃好玩的,身体就分泌多巴胺,奖励一次兴奋一次,久而久之容易成瘾,这时候可能只是瘾在促使你去做一件事情。这也是我们的学生越到高年级,越不在乎物质奖励的原因之一。

而内啡肽不一样,它不是奖励机制,是补偿机制。你做一件事,比如踢球或打乒乓球,很累流很多汗,那身体就会分泌内啡肽补偿一下,让你产生快感,以使你坚持下去,这种快感能维系很久,让你有所收获。

带领学生参加劳动课程,我自己的读写等学习方式都让我获得内啡肽,但不是马上产生,它有点儿延迟满足的特点,也正因此特点,使得有些老师没有那么多精力做课程和持续读写。如果能坚持对话,自我幸福能力会更强。

3、在日常生活中赋能

我曾在班级家长会上讲过一个话题:以赋能对抗负能。赋能顾名思义,就是给谁赋予某种能力和能量,通俗来讲就是,你本身不能,但我使你能。它最早是心理学中的词汇,旨在通过言行、态度、环境的改变给予他人正能量。

谷歌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说,“未来组织中最重要的功能已经越来越清晰,那就是赋能,而不再是管理或激励。”就拿我来说,我站在这里,我本身不一定能,但学校推动着我,使我达到能。所以,就算今天做得不够好,我也会推动自己,越做越好。

我常将赋能和利他精神合并在一起理解(比如为学校大树做树牌,此项活动给学生传递正确价值观),利他行动的结果能最大限度避免多元对抗格局的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协作的局面,最终实现多赢结局。根据自己的经历,我发现赋能有时也出现观点不一致的情况(你想赋能别人不接受),因此我也在不断修炼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一条路,为幸福而歌(续接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