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2-6《我们来做“热气球”》教学反思

非常开心有这样的机会细细打磨自己的课堂,能够听到老师们非常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经验分享。这个过程中收获很多(以下特别特别特别感谢老师们给我的提的宝贵意见和真诚分享)这里具体分享两个点,如下:

1.教学环节改进

需要改进的环节:学生分组做模拟“热气球”升空

在整个课堂进行中,学生分组进行模拟“热气球”升空环节时,按照前期备课情况,倒计时设定了15分钟,想着一定给学生留够实验操作、组内讨论以及填写学习记录单的时间。结果真实情境却是这15分钟时间变得“漫长而低价值”:大部分小组非常快就完成了“热气球”升空,最快的也就两三分钟,重复操作了两三次且记录单也填写完了时间还剩六七分钟,虽然学习单上有预备了一道题给动作快的小组思考、讨论,但也有学生四处溜达看别的小组做实验,甚至有乖巧坐在位置上不知道干什么的孩子。当时深深觉得时间浪费了,很惭愧,孩子们这十几分钟不该只是这样“升空”为目的和结果。虽然前期预实验之后的一些小改进确实帮助我达到了一些目的,比如给每个小组增加了一只蜡烛以加快加热速度、备蜡烛盒以免蜡油滴落不好清理、学习记录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但是还远远不够。课后跟老师们的交流给了我很多启发。

改进的办法:考虑到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深度以及广度,在本课的实验中,小组有序配合,“热气球”2-3分钟就可升空了,但“升空”不是目标,那么操作时间有余的情况下,老师可以预设更多操作可能性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更多的尝试和思考、总结,比如: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学生可以①试着把塑料袋卷起一部分,试试大小不同、长度不同塑料袋升空情况;②尝试袋子罩在纸筒外面的高度位置,探究什么位置是最佳状态;③对比加热时塑料袋竖直向上或倾斜向上的现象,甚至可以尝试减少一个蜡烛、减少小组参与人数等等,把一个实验延展出多个角度。以上可以是选做,老师提供思路和可能性,鼓励学生尝试,敢于猜想、大胆推测、小心验证,去考虑哪些因素影响验证结果。

课堂并不是老师备课后把自己准备的一切痛快地撒出去,一堂课是否是优质课关键还是在于学生从中收获了什么,学生的收获才是老师备课的成就。

PS:其实实验失败正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契机,引导学生思考“热气球”成功升空的秘诀是什么?导致失败的因素有哪些?这比所有小组都成功实验更有研讨意义。不要惧怕实验操作失败、或者认知冲突,这些都是打开思路的契机。

2. 最大的收获:科学课的学科重要性

跨学科教学,我自己首先观念上就要有意识调整,学生通过科学课学习应该要慢慢培养理科思维、锻炼思考能力、提高创新创造能力、培养严谨科学态度等,老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思考和创新。比如:①本课的材料,纸筒上的小孔大小、位置都是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的契机;②纸筒引出时,可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塑料袋受热熔化,老师再补充介绍已经备好的纸筒。

老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堂课不仅是为了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老师要少说、精炼地说,多给学生思考和表达的空间。不要低估现在的学生,时代飞速进步,如今一年级的小学生甚至都知道一氧化碳是有毒的,大环境之下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只有一杯水是不够的,起码得见过大海!

总的说来,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公开课,获益匪浅!任重而道远,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再接再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上2-6《我们来做“热气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