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思维工具(更新中...)

我一直认为,产品经理与一个善于挑刺的用户的差异就在于产品经理可以保持长时间、高质量的产品决策;比如让用户提产品改进意见,很多用户都能提出一两个比较不错的优化建议,而产品经理需要做的不仅于此,而是逻辑完善地进行通盘考虑,进而寻找破局点。

总而言之,面对问题,产品经理总能拿出来一个比较“完善”的方案,可能是微观上产品逻辑完善,更重要的是,以一个更高的视角去分析问题。而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有一些“产品经理思维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结构化思考,这篇文章就来谈一谈这些思维工具。

因为目前的产品经理思维工具还没有总结完善,推荐大家对文章进行收藏,并在评论中留下自己工作中学到的思维工具,让我们一起总结出产品经理必备思维工具~

1、流程化思维

【简述】沿着用户核心使用流程进行分析,确保自己的逻辑没有漏洞。同时,梳理每个步骤/节点的用户需求、用户痛点与预期、抓手或优化方案、收益

【应用场景】某个产品或功能的优化改版,可以对该功能的核心使用路径,利用流程化思维,重现整个产品流程,并在流程中寻找“抓手”。

2、指标拆解思维

核心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结果性指标”进行拆解,无限细化,最终做到各个指标的因素非常清晰,并且完全穷尽、相互独立,这个时候,拿着拆解好的指标公式,逐个指标寻找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下一步动作。

【案例1】亚马逊指标拆解

亚马逊商城增长拆解

3、用户分层思维

在某个时间点下,

用户数

=新用户+留存用户

=新用户数+首单用户*留存指数

=新用户数+过去新用户数*首单转化*留存指数

“首单用户”在这里指一些O2O类交易产品,比如打车、加油等。这类产品如果用户没有产生核心行为(首单),对产品价值不大,所以:

留存用户=首单用户*留存指数=过去新用户数*首单转化*留存指数。

这个公式对用户粗略进行分层分类,已经可以初步指导产品工作,比如:

①对于新用户,应该提高首单转化,才可以对产品产生贡献;所以产品手段上类似“首单立减20元”是不是有了比较科学的方法论支撑?--给用户的首单进行物质激励,促进用户首单,扩大“首单用户池”。

②留存指数对最终“用户数”影响非常大,所以一个产品的良性增长,一定基于合理的高留存,而不只是扩大新用户流量。

在细化,对于打车、外卖这类高频交易行为,

根据首单后一定时间(比如两周)又可以将首单用户分为:

首单后流失用户、1单用户、2单用户...

根据首单后,截止现在时间点,又可以将用户分为:

流失用户、1~3单用户、4~10单用户...

亦或是按照每周交易次数,进行分类。

通过各种适合产品的分层依据对用户进行分层分析、分层管理,对不同层的用户实施不同的产品策略。

“有些用户会对你很好,但也需假以时日才能表现出来。印象笔记的免费增值模式之所以奏效,是因为它能够让很多用户最终升级为收费版,但从免费到收费的转化周期可能是两年。

还有一些用户能为你做的至多是一些免费的营销。尽管他们可能永远不会成为付费用户,但他们可以为你打造产品的口碑,甚至邀请到可能会付费的用户。

最后一些则完全是坏的,他们分散你的精力,消耗你的资源,在你的网站上发布垃圾信息,扰乱你的数据分析。”

4.产品分析框架

五层模型from梁宁

第一层,感知层:表象、设计;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公司所拥有的资源,包括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

第四层,能力圈,与第五层耦合;

第五层,内核:对产品的定位/产品存在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经理思维工具(更新中...))